第八十四章 圣人之相

灵山,脚下一处佛国。

一户专门供奉佛子的百姓家中,祖祖辈辈都是佛教信徒。

今晚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屋内一妇人正在生着婴儿。

“哇!”

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划破了大雨的喧哗。

随着婴儿呱呱落地,刹那之间,这间茅草屋内霞光大绽。

倾盆大雨戛然而停,有瑞兽在苍穹翱翔。

屋外大门,两尊金甲神将虚影投射而下。

孩子的父亲见到此异象,吓得跪拜在屋外,满头大汗,诵念着佛经。

以为是哪位佛陀菩萨转世下凡来历经劫难。

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异象散去,这孩子父亲才敢进屋抱着孩子。

不知为何,这父亲抱起父亲,孩子的名字便脱口而出。

“许求道。”

话落,如同圣人口含天宪一般。

那孩子不在啼哭,反而身形快速长大,直至12岁的模样才停下。

这一幕,不仅把父母吓坏了,这等异象直接惊动了灵山。

如来两眼透过层层虚妄,见到了那孩子,问道:“生在我灵山脚下,出生异象,可是那位佛陀尊者转世?”

如来已经推算一番,但那孩子上一世如那浮云遮眼。

能够让如来都无法推算到的,必定是佛门某位佛陀了。

但大雷音寺内,诸天神佛皆到此,无一佛陀缺席。

弥勒佛眉头紧皱,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怀疑道:“我佛皆在于此,那孩童出生时有两尊金甲神将护法,可是天庭所为?”

此言一出,神佛们皆是一震。

要是天庭真敢安排天庭的神将转世到灵山脚下,这不是找死吗?

再者,若真是这样,那天庭到底要干什么?

难道靠着那一个转世神将就想把佛门给灭了?

除非是那鸿钧老祖亲自转世投胎还差不多。

如来摇了摇头,道:“我已问过地藏菩萨,天庭神将无一人下凡转世。那孩童很可能是天生异象,有圣人之相。”

“什么?!圣人之相?”

诸天神佛大惊。

圣人之相可是对那孩童极高的评价。

有着圣人之相,日后若在佛门必是涅槃成佛,而在天庭,定是一尊大罗金仙。

观世音上前问道:“世尊,可要将那小孩带到我普陀山亲自传与佛法?”

观世音正是担心这如此天赋惊人的孩童出现,会被天庭出手带回天庭。

如来笑了笑,可蔼可亲道:“观音,这可是在我灵山脚下,天庭曾敢前来?”

“日后你化身为一僧人,每日去那茅草屋,为孩童讲佛便可。”

观世音双手合十,道:“谨遵世尊法旨。”

天庭,凌霄宝殿。

相比灵山的反应,玉皇大帝则是要激动的多了。

玉皇大帝猛地站起身来,两眼锐利如刀,扫视着大殿上的众神仙,激动的问道:

“如此异像,可是哪位爱卿转世?”

大殿下的人一脸懵逼的看着,都瞪着眼睛看着彼此。

谁会这么英勇,都不提前告知一声直接就下凡转世了。

而且最让人惊叹的是,这位不知名的神仙,竟然还投胎直接投到了灵山脚下。

如果真是为了东土传道,那这开局简直是地狱难度。

比那天蓬转世成猪胎还要倒霉不知多少。

见无一人站出身来将那孩童身份道明,玉皇大帝只得求助于太上老君了。

没想到的是。

太上老君也是直摇头,无奈的说道:

“陛下,老臣推算其前世,只见彩霞万千,不见其真相。”

玉皇大帝愣了愣。

随即脸色变得越发沉重了起来,凝声道:“那两尊金甲神将可是我天庭?”

太上老君站在大殿中央,拱手道:“非也,乃那孩童天生异象!”

“恭喜陛下,一位天生天庭圣人之相的孩童降生了!”

太上老君的一句话,如同一道惊雷轰击在了大殿之上,

大殿上的众神仙皆是一脸的震惊于不可置信。

天庭圣人之相,这不就摆明了,这孩子日后就是天庭上的一尊大罗金仙吗?

而且一些神仙也想到了,若是那孩子有着圣人之相,岂不是完美符合了玉皇大帝先前所想。

有一大罗金仙投胎转世,在灵山脚下开始广传道法,效仿西天取经,来一场东土求道了。

最让众人震惊的是,这孩子乃天生之相,乃天地孕育而出的大气象。

李靖皱了皱眉,看了看大殿上的众人,忽然说道:“大罗金仙?那孩童不会是叶长青转世吧?”

这么一说,倒是让不少神仙觉得有理。

刚好那叶长青是大罗金仙之境,且与佛门交恶,还曾说话自愿求道的话。

但很快,大殿上响起一道讥讽声。

“这才多久不见,李天王竟这般想我叶长青?难不成是寻不到奶吃了?”

叶长青大摇大摆的从殿外走来,一脸玩味的看着李靖。

“放肆!你敢这般侮辱我?!”

李靖先是一愣,马上反应过来,大怒道。

可他也只能大怒,叶长青连那燃灯古佛都敢怼,自身实力更是大罗金仙之境,他还真奈何不得。

玉皇大帝也是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长青,你可知那灵山脚下天生异象的孩童?”

叶长青点点头,开口回道:“略有耳闻。”

但实际上,叶长青那是略有耳闻啊。

那孩童正是他的先天道体转世。

“有何看法?”

“且看天意,生在灵山脚下,必会收到佛门影响,只看那孩子道心稳不稳了,只愿不会受那佛法沾染。”叶长青一脸认真道。

“道心,佛法。”

玉皇大帝看向大殿之外,呢喃道。

叶长青那么一说,就是让玉皇大帝出手。

这么一圣人之相的孩童,而且被太上老君成为天庭圣人之相。

有了那孩童,天庭便有了东土求道最为关键的求道人。

但偏偏生在灵山脚下,只看玉皇大帝如何选择了。

玉皇大帝内心思绪万千,两个选择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一是坐视不管,不去与那佛门争抢那孩童。

让那孩童本心作出选择,是选择佛法,还是道法。

二是玉皇大帝主动出击,使用手段将那孩童心中道心唤起,力压佛法,成为东土求道的求道人。

玉皇大帝显得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