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当世奇才
一听这话。
房杜李三人登时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生怕叶飞又说出惊人之语,把李二陛下惹怒。
“李二这货心狠手辣,根本不是什么好人!”
叶飞微微一笑,随口评价道。
“不是好人?”
李二眼珠一瞪。
怒气猛地升腾而起。
叶飞没有注意到李二的变化,继续侃侃而谈。
“这货先是在玄武门弑兄杀弟,后又带兵入宫逼父退位!”
“也许他是为了自保,才迫不得已做这些事情,但无论如何也洗不清杀亲的污点!”
说到此处,叶飞看向李二问道:“如此心狠手辣的作为,难道李老哥还认为李二这货是好人?”
李二眼眸通红。
只觉心里堵得慌!
正如叶飞所言。
弑兄杀弟是他一生都无法洗去的污点。
可是当时的皇权之争,已然激烈到生死攸关的地步。
他若不这么做,那么被诛杀的将是他李世民,被屠戮殆尽的将是当时的秦王府。
所以,他必须心狠手辣!
但纵然有千般理由,弑兄杀弟这件事,他必须得认。
此刻。
李渊心中同样是五味杂陈。
在玄武门之变上,他也有极大的责任。
如果当初不把治权、军权分于二子之手……
如果当初立功劳和声望更高的二郎为太子……
或许兄弟血溅宫廷之事就不会发生。
或许此时的大唐皇帝依旧还是他李渊。
只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命运没有假设!
“不过……李二这货虽不是好人,但确实是位好皇帝!”
“自改元贞观以来,他任贤使能,勤于政务!”
“尽管这几年时有天灾,他却仍能以天下百姓为本,从不妄加赋税!”
“有此强国为民之君,想必要不了几年,大唐定会在他的治下迎来贞观盛世!”
叶飞这番话,无异于峰回路转。
直接让李二的怒气瞬间消散。
贞观盛世!
这是他日夜期盼的梦想。
如今从叶飞口中说出,他忽然感觉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哈哈哈……说得好!”
李二心情舒爽,朗声大笑道:“听完叶公子这番话,当真让人酣畅淋漓!”
偏厅内的氛围渐渐缓解。
房杜李三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只是当他们看向叶飞之时。
却不约而同的露出了一抹会心的笑容。
原以为这小子会对陛下一怼到底。
没想到最后居然是在夸陛下。
不过,这种迂回式夸(拍)人(马)方法,倒是值得学习!
“叶公子不愧是当世奇才!”
“这番评价当今陛下之言立意新颖,隐隐间竟富含明君之道的深理!”
李渊看向叶飞。
老眸中尽是欣赏之色。
他虽是不掌朝政的太上皇,但曾经也当过皇帝。
深知为君者。
必须王道霸道并用,懂得恩威并施,才能成为一代明君。
要是皇帝只知道一味做老好人,那恐怕离天下大乱就不远了。
所以自古以来。
但凡是善良的好人当皇帝,无一不是昏聩庸弱之君。
如汉惠帝、汉元帝、晋惠帝、南陈后主……
当初李渊退位之时。
虽然有些不甘心,但却很放心。
因为他相信杀伐果断的二儿子,会成为一名好皇帝。
“老李啊,我一介乡野草民既不是当世奇才,更不懂什么明君之道!”
叶飞双手一摊,摇头苦笑道。
这特么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当世奇才是这么好做的?
明君之道是这么好懂的?
万一这些话传了出去,那恐怕李二这货可要急眼了。
看着叶飞谨慎的模样。
房玄龄、杜如晦、李靖三人却撇了撇嘴。
乡野草民能想出姓氏排名之法?能制定出吞并突厥之策?
这叶家庄园随便拿出一件东西来,都如此惊世骇俗。
你居然跟我们在这装乡野草民。
装,你就继续装!
可我们都知道你小子就是陛下幕后的当世奇才。
“叶公子莫要过谦!”
“当今陛下爱才如渴,你若入朝为官,定会受到重用!”
李二眼神灼灼看着叶飞,咧嘴一笑道。
“说得好像你就是当今陛下似的!”
叶飞眉头一挑,微笑道:“不过就算你是当今陛下,我对当官也没兴趣!”
“咳咳……叶公子请慎言!”
“我一介商贩,可万万不敢枉称当今陛下!”
“不过话说回来,年轻人就应该立鸿鹄之志——投身朝廷,建功立业!”
“若叶公子有此志向,我刚好认识一位朝中大员,可直接为你举荐;连参加科举都省了!”
“以你之才,假以时日定能成为当朝重臣,甚至还能封侯拜相!”
“届时你衣锦还乡受人敬仰,又是何等的荣耀?!”
李二鼓动唇舌,巧言令色!
颇有种不把叶飞忽悠到朝廷为官,不罢休的节奏。
然并卵……
叶飞根本不为所动。
“没兴趣!”
“难道你真想一辈子当个草民,将一身才华埋没在这乡野间?”
李二彻底急眼了。
朕费尽唇舌相劝。
这小子居然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难道朕不要面子的吗?!
“李老哥,你可不要歧视乡野草民!”
叶飞面色一沉,也有些不爽了。
“男儿应该志在四方,岂能做一世的种田农?!”
李二大手一摆,豪气干云道。
叶飞不甘示弱,立马针锋相对起来。
“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
“若是人人都不愿做种田农,这粮食从何而来?”
“若是天下都没了粮食,大唐的赋税从何而来?百姓又如何安居乐业?”
“李老哥,我劝你莫要轻视种田之务。”
“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
“一旦种田出了问题,天下也会随之大乱!”
“所以在我看来,种田比入朝为官更重要!”
叶飞这番话一说完。
包括李二在内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虽然明知叶飞在偷换概念,但李二根本无从反驳。
因为,农耕种田自古就是头等大事。
从周朝的井田制,到秦朝的私田制……
从魏晋的屯田制,到如今的均田制……
每一次田制的变化,都关乎着王朝的根基。
身为大唐皇帝。
这其中的利害,李二再清楚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