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假银票

民间私人钱庄要不要废除?

当然要废除!

金钱的游戏,是非常危险的。

虽然大明朝还只是农业社会,没有股市,没有基金这一类割韭菜的机构,但那些大商人开钱庄,手里有丰厚的资金,在民间玩高利贷,用钱大量购买良田,垄断生意,这种事在大明朝可不少见啊!

但要不要现在就废?

现在就算废,也废不了。

而且立刻一道政令废了,会引发大问题。

例如钱庄会不会带着钱跑路?

或者说存款者将钱取回来了,存放到哪里?

大明票号吗?

把银子全部运输到棋盘街这里的皇家总票号?

这不可能。

古代运输银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一下子有那么多银子运过来,会出大问题的。

票号才刚开始,一口气吃不下那么多。

存在即合理,钱庄并非一无是处。

但张晨的银行,肯定比传统的钱庄更好。

凡是得一步步来。

银行这东西一出来,取代现在的钱庄,是迟早的事情。

就说利息这事,就绝对足够吸引人了。

钱存起来,还能生钱?

这下真是刷新了北京城老百姓的人生观了。

有人好奇道:难道这皇家票号里有生钱树,把银子种进去,就可以,树上可以结出更多的银子不成?

有人好奇,便有人不相信。

因为这天底下,没有人会这么傻。

不相信是正常的,毕竟大明朝的老百姓从未见到过,而且存钱交管理费是常识问题。

不过毕竟牵扯到钱,钱这东西在任何时代都是命根子,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也就是说没有人愿意立刻把钱存到皇家票号来。

倒是有些人,拿着一些银子来兑换银票,是为了去乾元堂买东西。

此时,在城南的一座府邸。

这大清早,曹于汴正在用早膳,一般没有早朝的时候,大明朝的官员是正常上午去自己的衙门。

老百姓一天一般吃两顿,官员和皇帝一般都是吃三顿。

曹于汴的孙子曹永安快步走来,拜道:“给爷爷问安。”

“你来了。”曹于汴吃的比较清淡,他年纪大了,早上吃的也不太多。

“来了。”

“东西都准备好了么?”

“准备好了。”

一边曹于汴的儿子曹言良道:“爹? 咱真的要把钱存到皇家票号去么?”

“怎么?”

曹言良犹豫了一下道:“儿子知道担心这钱有去无回? 毕竟那是陛下的票号,臣子把钱送过去了? 焉有再要回来的道理?”

“是啊? 爷爷,这8000两? 对咱家来说可是一笔巨款了。”

曹于汴也是大明朝出了名的清官,只是这人都有些嗜好。

曹于汴的嗜好是好色? 但又极其注重名节? 可偏偏还被皇帝给抓了个正着。

于是被皇帝利用,得罪了一大批人,和东林党反目成仇。

现在这局面,就是彻底倒向皇帝的。

曹于汴道:“存过去? 不要因为这点钱? 而把咱家给毁了,家族才是最重要的。”

“这……爹,咱家现在到底什么情况?”

“不要多问,陛下是圣君,陛下说什么? 咱就是什么。”

见儿子和孙子还犹豫,曹于汴怒拍桌案:“怎么? 我说话不管用了!”

“不是,爷爷? 我这就把这些银子送过去。”

“快去!”

曹于汴这自然是要配合皇帝。

除了曹于汴让人送钱去大明皇家票号以外,也有其他官员很配合。

难道那些官员很好看皇帝的这个商业模式?

扯淡!

他们这纯粹是投机? 相当于自己花点钱? 在皇帝面前博个眼球。

您看? 陛下,臣是绝对支持您的。

至于这钱,他们是没打算收回来的。

和曹言良一样的想法,这给皇帝送过去的钱,以后还能要?

于是这一大清早,除了小老百姓在周围围观看热闹,在兑银票去乾元堂买东西,还有一些银子被一箱箱运到过来。

当然是运到皇宫里保存,不能放在这里,太不安全。

但是每一个在这里存钱的,都得到了一张官方的存折,以后凭着这仗官方存折可以来取。

不过上面也标记了时间,存款一年,利息1%。

周围围观的人又热议起来。

“还真有人相信。”

“真有人在这里存了银子?”

“这倒是稀奇事了。”

“……”

此时,崇祯自然也乔装打扮了一下,在附近待着。

他只看到有许多人去兑换银票,倒是没多少人去存。

这也能理解,他也不着急。

先让银票流通起来。

信心都是一步步建立的。

民众不知道那1%的利息皇家票号是从哪里赚来的,以为钱存进去不会给,甚至取不出来了。

那么那1%的利息皇家票号到底从哪里弄来呢?

难道张晨要做亏本买卖?

要知道,如果民众一年在皇家票号存500万两,一年支付出去的利息是5万两,这颗不少啊!

具体来源,其实现在就有来源了。

一、北京制造局接下来不是要扩张么?找皇家票号贷款,贷款利率为10%。

也就是说,北京制造局的钱,不从国库里拨发,而是从票号里借。

一年之后,假入赚了100万,10万两要拿出来换息。

这就对北京制造局的要求很高了,要定年目标,要完成年目标。

这个贷款利率相对后世而言已经不低了。

不过现在对张晨来说,是左右和右手的游戏,是为了用制造局一边拉动产业,一边扶持票号。

二、老百姓买田分期,可以找票号贷款,将个人的户口信息记录在案,若是无法正常偿还,没收田产,再次售卖。

农民的贷款利息可以定低一些,3%即可。

例如一个农民贷款5两银子,即5000文,买5亩田,分十年,一共要还6500文,每年还650文。

五亩田,每亩一年收成3石,一共15石,一天一家吃3斤粮食,一年吃1100斤,约9石左右,剩余的可以卖了,卖个3两银子没有问题。

每年偿还500文,压力不大。

即便算上意外情况,每年卖个1两银子的价格,也能换上650文。

至于在顺天府普及推行了银票后,粮食交易就方便许多了,这也有利于农民卖粮食。

如果民间商人抬价,朝廷可以出一部分钱来采购。

这些方法都是有的,只要这个商业模式算得通,各方不亏本。

如此一来,北京制造局也赚钱,农民也有田种。

皇家票号不仅仅赚了利息差,老百姓也得了利息钱,更多人愿意把钱存进来。

一旦皇家票号有了钱,还可以专门成立一个投资部门。

当然,这是后话了,投资这种东西,至少得商业时代来临,不然产业结构没有,消费市场也没有,投进去钱就是打水漂。

最后老百姓要取钱没钱取,只能印钱,那样就会产生恶性通货膨胀,银票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