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流言蜚语(下)
关于宋志正和安家家居的流言蜚语,引起了平南市很大的轰动,甚至电视台也有记者来采访报道,不仅上了报纸,还上了电视。
其中就有一个名叫《平南民生》的电视访谈节目请了何三当嘉宾,就是那个开除了宋志正的领导。
一个长腿大波浪的女主持展现这自己的舞台魅力,举着话筒问道:“请问何三先生如何看待你们工厂把宋志正同志开除后,他自己又办了一个家具厂?是否真的像传言说的那样,木料是被宋志正同志偷换,导致国营木工厂效益减少,被迫裁员?”
何三笑了笑说道:“我们开除宋志正同志是因为看管材料不力,导致木料被偷换,从而引发我们厂因违约付给了甲方一大笔的赔偿金,所以我们工厂的效益的确减少了,口碑也随着下降,因此忍痛裁员。至于木料是不是被宋志正同志偷换的,目前还在调查中,只是,他有非常大的嫌疑,毕竟他开的那个新工厂也需要不少的本钱。”
这一段对话播出来后,那些闹事儿的就更疯狂了。往厂里丢臭鸡蛋烂菜叶不说,甚至还有人往里丢雷管的。导致现在宋志正都不敢去厂里了,就连头发都白了许多。
杨鹭看的心急,又怕耽误宋宪的学习一直瞒着他。
可这事儿怎么可能瞒的住呢?
宋志正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又拉着宋宪的手说:“小宪,这些天我往修文舅舅那儿跑了好几趟,可奈何偷换木料的事儿一直都没有结果,再这么下去,这个替罪羊我是当定了,怎么办啊?”
“文慧叔那儿我中午刚刚去过一趟了,也没什么结果,何三收尾收的太干净了,他们根本没查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还有我说的那本日记,他们根本就没找到。”
宋宪能从林文慧的语气中听得出,他是真的尽力了,自己也把何三想简单了,一个习惯了贪污的人,扫尾就是他最专业的事情,只要慢一步,就抓不到他的尾巴!
“爸,明天咱们去厂里看看,不能再由他们那么闹下去了,不然咱们厂子的口碑就没了。”
宋志正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他抬头看了儿子一眼,又叹了口气说:“去了又能有什么用?”
“去了不一定有用,但没去一定没用!”
宋志正看了儿子一眼,还是点了点头。
……
九月末的早晨九点半,太阳依旧很毒。但是,还是有一批人顶着太阳,在安家家居工厂的大门口围着,谩骂声此起彼伏。
宋宪父子甚至都不敢走正门,只能绕到后门进来。
看着外面的那些人,宋志正的目光有些黯淡的说道:“这些人里很多都是我以前的同事,共事了十几年,没想到这个时候居然也会怀疑我的人品,你说我是不是做人太失败了?”
感受到父亲低沉的情绪,宋宪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爸,你不失败。只是他们现在都下岗了,需要宣泄情绪,都把你当成了垃圾桶,所以这个时候没人还会在乎事情的真相。还有,你看那几个带头的,就属他们喊的最大声,我可以肯定他们全都是拿了钱的托儿。”
“小宪,对不起,是爸拖累了厂子。”宋志正满脸愧疚的说道。
“爸,您别这么说,这要怪也得怪苟史。而且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解决眼前的麻烦才是最要紧的。”
“可是……我解释也解释了,是真没办法了啊。”
“我有办法,我去和他们聊聊。”
宋宪走到门口,亲自把关闭的大铁门打开。
围在外面的众人一下就涌了过来,似乎下一秒就能够淹没他一样。
因为流言的原因,安家工厂的大门已经关了两天了。
这两天,很多人都在门口骂,但始终都没有见过宋志正一面,这让他们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无奈感。
渐渐的宋志正,在人们的口中已经成为了缩头乌龟的代名词。
现在,宋志正就这么出现在了他们面前,所有人自然都涌了过来。
站在最前方的几个人手上还拿着横幅,上面用红墨水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白眼狼宋志正,国营木工厂的罪人。
“宋志正白眼狼!”
“宋志正,国营木工厂养活了你这么多年,你却倒卖木料,让厂子亏损,你还有什么脸活着!”
“……”
有人带头,骂的人也就更多了,甚至还有人带着电喇叭,其中掺杂着极为刺耳的脏话。
百口莫辩的宋志正面色惨白,敦厚的他本来就不能言善道,遇到此时的情况大脑早就一片空白了,只会连连摆手的说:“不是这样的,你们怎么不信我呢?”
“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一个白眼狼的话?你看看我们这些人,全都是因为你下了岗!你给我们跪下!给我们道歉!”
“跪下!道歉!”
“跪下!道歉!”
“……”
这四个字渐渐变得异口同声,因为其中掺杂了大家的怒气、怨气,听着颇为震耳欲聋。
宋志正已经放弃了辩解,他面色白的就像一张纸,唯有蓄着泪水的眼眶是红色的。
这些对他怒目而视,满嘴戾气的人,是他曾经的同事啊,他当组长的时候,谁的嘴里不念他一句好?
现在,这是怎么了呀?
忽然,有人拿着鸡蛋朝着宋志正丢了过来,很准的砸在他的脑门上,蛋汁四溅,腥臭味也接着弥漫了开来。
站在宋志正身边的宋宪也闻到了,那气味实在刺鼻,直往人鼻腔里钻,刺激的让人想作呕。
“够了!”
终于,宋宪看不下去了。
他走上前,扯下那个横幅,丢在地上狠狠的踩了几脚,然后又从一个人的手中将电喇叭给抢了过来,爬到了停在边上的卡车顶上。
宋宪居高临下的往下看,站的高了,视野也就广阔了。
原来,在人群中还两个记者,他们拿着笨重的相机就好像是一个个长枪大炮,正在捕捉时机摁下快门。
那个时代的相机还是用胶片的,每一张都是成本,所以它们每按一次快门都需要绝佳的机会,就如同长枪突击、大炮发射。
宋宪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回去后,会给照片配怎样的题目和文字,那一定每一句都是血淋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