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弃守建康府4
陈俊卿又点点头,道:“即如此,我们几位大臣当联名上书,求太上皇下诏,策立太子登基。”转头对史浩道:“史相公,这份表章就请你来执笔,写完之后,我们都在上面签名,然后呈交给太上皇过目。” 因为史浩是赵昚当太子时的老师,因此这份表章由他来写较为合适
史浩点头道:“在下理当从命。”
这时荆湖北路制置使刘珙进来,道了一声:“打饶各位相公。”然后递上一份公文,道:“建康府那边发来告急文书,请救朝廷速发援军,否则建康府难保。”
朝彦直急忙上前,接过公文。几人现在都在一起办公了,但韩彦直的资历比其他几人来,还浅了许多,因此他平时较少主动发言,不过他是枢密使,掌管军事,有军情报来,理应由他先过目,然后转告其他大臣。韩彦直看完公文之后,立刻将公文传给其他人看。
原来这时金军以经形成了对建康府的三面围攻,金国右副元帅孛撒亲率七万大军,由西路进攻,中路由金国左副元帅纥石列志宁和杨沃衍率领,大军八万,而东路由完颜陈和尚和完颜霆率领,共计有人马三万。金帝完颜雍亲率五万大军,为三路接应。经过了十几天的激战,金军先后攻取了安庆府、庐州、无为军、盱眙军、滁州、和州、真州等长江以北的地区,宋军以经被迫全部撤到了长江南岸。
众人都看完之后,陈俊卿问韩彦直道:“子温,现在这我们可以调动多少人马,救援建康府。”
韩彦直道:“最多只能抽出两三万人马来。”
陈俊卿皱眉道:“如今荆湖一带人马不下十余万,隆兴府一线也有五万大军,难道就只能抽出两三万人马来吗?”
韩彦直道:“现在隆兴府一线防御面大,跟本抽不出人马来。而现在金军在唐州、邓州、蔡州等地都驻有人马,虎视襄鄂,因此荆湖北路,京西路的御前驻军也抽不出多少人马来。而潭州的殿前司人马要保护圣驾,因此最多只能抽出两三万人马来。”
洪适道:“先帝本有遗命,若是实不可为,当放弃建康府,在下以为,当由枢密院发文,着李显忠放弃建康,先撤到江南西路,鄱阳湖边,然后再做打算。”
陈俊卿问韩彦直道:“子温以为如何?”
韩彦直也点点头,道:“现在也只好如此,不过人马撤退,也非易事,何况建康府中尚有雄军数万,都是大宋的精锐人马,也是日后大宋复国的重要力量,潭州这边还是要派人马接应,使他们能够平安撤回才是,因此在下认为应与杨郡王商议,看看应该如何出兵接应。”
陈俊卿想了一想,道:“也好,子温先找杨郡王商议如何出兵的事宜,然后再报于中书省得知。”然后又对其他人道:“建康府撤军迫在眉睫,因此策立新君之事暂缓一缓,等子温他们商议出一个结果再说。”
梁克家、史浩也都知道现在建康府的军情紧急,因此也都同意了。就在这时,又有人进来禀报:“杨驸马夫妻和永安公主都以经到了潭州。”
***** ***** ***** ***** ***** *****
杨炎和赵月如、赵倩如等一行人马正在城门口边歇兵等候,忽然城外的大道上来了一队车仗,一路大嚷大骂,驱赶行人。而沿路的行人车辆见了,唯恐僻之不及。杨炎心里到是奇怪,这队车队看来并非官队,怎么也有如此大的威风。等走得近了,杨炎等人才看清,当头的一辆车上,挂着一面黄旗,上书“德寿宫应奉”五个大字。
杨炎微微一皱眉,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德寿宫是太上皇赵构在临安居住的地方,“德寿宫应奉”是指付责德寿宫里物品供应的的商家。
原来凡事供奉宫中事物的商户均可免去捐税,但赵昚在位时,对皇宫中供奉管理颇严,不许旁人假借供奉之名,横行无忌。但却管不了德寿宫的供奉,因此有一些商人结纳德寿宫的内待,厚加贿赂,将自己店辅挂起“德寿宫应奉”的旗帜以求免捐税。而其他商户见了,纷纷效仿,与内待串通,挂起旗帜,后来以至于临安街市面上,“德寿宫应奉”的旗帜竟遍处挂满,鱼目混珠,真假参半。
只是凡有“德寿宫应奉”旗帜的店辅,官员也不敢过问,结果此风一开,竟连运货船只,平队都挂起“德寿宫应奉”的旗帜,作为护符,作威作福。任是多大的官员见了,也要赶快回避,略一俄延,便说是冲了太上皇的供奉,冲上来就是一阵乱打,吃了亏也无处说理。
后来待御使汪应辰曾上言:德寿宫供奉所立过多,奸徒假借名号,闾阎受累无穷,请即撤裁。那知此事让赵构知道,在宫中大怒。赵昚闻听不胜惊骇,亲自到德寿宫谢罪。然后将汪应辰改任翰林学士,不使再列台谏了事。
只是杨炎没有想到,如今大宋国势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人打着“德寿宫应奉”的旗帜招摇过市。也不禁摇头叹息。
车队过去不久,城中立刻又出来一队人马,都是内待近臣的穿束,还有十几名官差。原来内待是迎接赵月如去临时行在见太子,而官差是请杨炎去临时的帅府议事。赵倩如也是公主,因此也陪着赵月如去见太子赵惇。夫妻就在城门分手,各自去了。
杨炎跟着官差来到临时的殿前司衙门,只见韩彦直、洪适、杨沂中、李道等人居在,桌上还辅着地图,显然是正在商议什么事情。
杨炎进来之后先给众人见礼。除了杨沂中以外,其他几人见了,慌忙都起身还礼。因为杨炎现在以经受任了节度使,官职足以和其他几人并架齐驱了。因此韩彦直、洪适、李道等人不能受他大礼参见,只是杨炎自已现在还不适应自己的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