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只是她心中很是明白,这种时候自己若是倒下了,恐怕办完了丧事自己真的要抱着孩子去要饭了。老爷子是不管事儿的,家里的这点东西还不都被这些人给趁机搜刮干净了?

于是她几次都咬着牙挺过来,看着众人七手八脚的给王氏擦洗干净,把头上的伤口用烟灰堵住,又给她换了一身藏青色的半新不旧的衣裳算是装裹,便抬上了临时搭起来的灵床上。

有人说:“这人已经死了,总不能让她还露着脸,二奶奶好歹找出块像样的绸子来给她盖上吧。”

宝钗同贾芹的媳妇说道:“我那里还有一块宝蓝色的牡丹团花缎子被面是簇新的,在那边的柜子里放着。你去找出来给她盖一盖吧。”

贾芹媳妇去打开柜子,在柜子底上找出那幅被面来给王氏盖上。旁边族中的一个老女人叹道:“还是她有福气,死了还能有这样的缎子盖。”

宝钗不由得苦笑,心里却暗暗地想着,她这一死,之前的一些旧矛盾或许可以化解开来了。这场丧事纵然大嫂子不愿意来,自己也要想办法把她请回来。以后家里的日子尤其是自己的女儿,恐怕还得靠着贾兰呢。族中的这些人……一个个儿只知道揩油沾光儿,是万万靠不住的。最好还能把凤丫头给叫回来。不管怎么说,她也是至亲。况且,若是她们两个人都肯回来,怕北静王府也会有所表示的。

有了这些人,这丧事就不怕了。

前面乱哄哄的忙着王氏的事情,大观园里却是笑语连连。

太妃很是喜欢凤姐儿和李纨准备的酒菜点心,更有龙寻在一旁插科打诨逗着众人欢笑,凉风细雨,碧波荷香,连黛玉都把这些日子因闷热而郁结的心情疏散开了。

酒菜用的差不多了,太妃刚说有些饿了,问李纨:“你们可准备了什么饭?”

李纨笑道:“知道太妃喜欢御田稻米蒸的饭,王妃早早的就叫人把米送来,已经蒸好了,这就去给太妃盛来。”

太妃笑道:“如此就太好了。”

李纨转身出去吩咐人去把给太妃单蒸的御田稻米饭呈上来,却见自己的丫头素云从外边慌慌张张的跑来,到了跟前也顾不得多说,只附耳上前说了一番话,李纨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素云看李纨只管皱着眉头愣神,忙提醒道:“奶奶,这事儿您快些拿个主意。”

李纨点头道:“你去外边吩咐我们这边的人,任何闲杂人等都不许靠近,乱七八糟的话也不许传进来。若有哪个丫头婆子敢多嘴的立刻给我打出去。今儿太妃和王妃都高兴,不许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坏了她们兴致。至于那边的丧事……当初她赶我出门的时候想必就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她有她的好媳妇好孙女,让她们去给她披麻戴孝去吧。”

素云忙答应一声说道:“奶奶放心,奴婢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纨看着素云下去,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底到底也不是些滋味。

想想自己十几岁嫁入贾府的门,和病怏怏的贾珠熬了两年,每年药吊子不离火,端汤端药的服侍他,终究是没有挣过命运的捉弄。刚有了儿子不到一年,贾珠病故,从此后她便开始了孀居的生活。

虽然贾府深宅大院里,不用受那种风吹雨打之苦,然那些冷言冷语却更加叫人心寒。

不到二十岁的她,还是花一样的年纪,穿衣打扮却都要避开那些鲜艳的颜色了。就连一根簪子,一枚戒指都不准有红色,她一向不离身的那一串绛色手串更是压在了箱子底。甚至有一次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单开箱柜找出妆奁里那些大红大紫的衣裳看了一会儿,不知被谁传到了王夫人那里,她立刻便把自己叫去连讽带刺的说了一顿。告诫自己身为荣国府的少奶奶,一定要守本分,不许丢了大家子的脸。

再往后,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若不是有老太太护着,恐怕自己都要撑不下去了。以至于后来她终于撕破了脸皮把自己和兰儿赶出了家门。如今她死了,又想着兰儿去披麻戴孝了不成?

想到这些,李纨的眼圈儿又忍不住红了。然而她毕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女儿,心里纵然对王氏有千千万万的恨,但她却知道贾兰终归是她的孙子。

当初贾珠死的时候,贾兰不足一周岁,披麻戴孝自然是做不到了。如今他的祖母没有了,宝玉又不知去向,能为她披麻戴孝的人也只有贾兰了。

凤姐儿在里面许久不见李纨进去,便奇怪的出来寻找,出门却见她一个人躲在廊檐下的柱子后面抹眼泪,于是忙上前去悄声问道:“你是怎么了?有什么事儿不能说出来大家商议,一个人在这里悄悄地哭什么?”

李纨便悄声跟她说了那边死了人的事情。凤姐儿一听也吓了一跳,不由得拍着胸口叹道:“昨儿不还好好地么?况且她身子一向很好,又没什么病痛,怎么会没得这么突然?”

李纨苦笑道:“这个我哪里知道?回头仔细的打听打听也就知道了。只是这会子太妃和王妃正高兴呢,小世子和小郡主也在,小孩子家家的最禁不住这个,我们还是把嘴巴闭严实点好。”

凤姐儿忙点头道:“好,你也别哭了,王妃是个细心人,你这样她总会看出破绽的。你快去厨房催催太妃的饭。我进去照应着。回头等这边的事情办完了我再去那边瞧瞧。”

李纨冷笑道:“我为什么要哭?她死了,我心头的这口气才喘的过来呢。”说着,便转身去厨房催太妃的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