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乱唐谶语

太宗皇帝看了袁天罡的揍表之后,急切挽留之下见到袁天罡去意决绝,当下也不好强留,毕竟这寻找长生之法是自己提出来的,袁天罡把这个由头抻出来之后,作为一代的帝王也不好再把说出的话来咽回去,当下只好放任袁天罡离去。

说实话太宗皇帝得知袁天罡要走便已经知道了这位天下第一的道门高人有心避开自己,毕竟这种手段早在八百年前始皇时期,就有方士徐福以寻找长生不老药为由避祸海外,这种浅显的手段在这位阅历丰富的太宗皇帝眼前不算是什么高明的做法。不过与当年的那位方士徐福不同的是,这位当时天下第一的道门高人虽然有离宫避祸之嫌,可是袁天罡离开之后并没有闲着,而是真把寻求长生之法的工作当成了己任,不出三个月,大唐帝国各处名山大川出现这位天下第一道门高人踪迹的奏报便摆在了太宗皇帝的桌案上,虽然当时袁天罡离开大明宫的时候,太宗皇帝并没有安排自己的亲信以保护这位天下第一道门高人为由暗中监视,但是这并不代表太宗皇帝没有法子得知袁天罡的行踪。袁天罡离开半年之后,太宗皇帝彻底放下心来,长生不老之法要说在名山大川中搜寻一番似乎也颇有道理,作为一代帝王的太宗皇帝深谙帝王之术,即便是这位天下第一的道门高人没有成功的将长生不老的方子带回长安,只要他不和自己的大唐王朝作对,也就任由其便了,毕竟此时朝中还有一位并不亚于这位天下第一道门高人的李淳风,更何况这长生不老之法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多少代帝王苦寻都不可得,自己没有找到也不算是给这些当过皇上的人丢人现眼。

袁天罡虽然明着是在为太宗皇帝寻求长生不老之道,其实暗中也有了自己的安排,这些年来凭着自己的在朝中深得太宗皇帝赏识,袁氏家族在当地也混的是风声水起,当地的官员走马灯似的来回巴结,虽然袁天罡本人没有娶妻生子,但是不代表袁氏一门没有其他的后代,这么多年来袁氏一门凭借沾了袁天罡的光,早已成了名门大户,见到袁天罡多年来仍是孑然一身,当年还是将一个兄弟的儿子袁客师过继给了袁天罡,这些年来袁客师和袁天罡也就父子相称,就在袁天罡奔走在名山大川的时候早已吩咐袁客师回到故里,兴旺一时的袁氏一门几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等到太宗皇帝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便知道自己对长生不老的希望已经破灭了,这时将近油尽灯枯的太宗皇帝才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了大唐王朝的运势上来。

经过这件事后,李淳风在朝中深入简出,除了日常的一日三餐和太宗皇帝召见以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埋头于整理那日晚间夜观天象推演出来那一大堆谶语的工作中来。经过大半年的紧张工作,整理工作终于完成,看着自己手里的这一本整理好的谶语,李淳风不禁想起了离自己而去的恩师袁天罡,忍不住又是两行清泪落下,于是提笔在这厚厚的一本整理好谶语的书皮上些写出了“推背书”三个大字。得知李淳风将大唐运势推演结果整理完毕的时候,太宗皇帝不顾孱弱的病体即可召见了李淳风,此时的李淳风忽然顿悟了恩师袁天罡为什么会如此反对自己推演大唐国运,可是事已至此犹如箭在弦上,也只好硬着头皮将自推演的结果一一道出。太宗皇帝作为一代帝王,虽然此时刚刚年过五十,但是二十年来繁重的工作压得这位年龄并不是很大的一代英主尽显老迈之相。面对侃侃而谈字字珠玑的李淳风,太宗皇帝依稀的只记住了这些话语中有这么几句:“后世三代必出乱唐之人,此人止戈不离身,明月长在空……”

虽然太宗皇帝并非道门中人,但是通过与袁天罡师徒接触的这将近二十年来的时间,他自然知道了道门中占卜之术的规矩,那便是只可使用谶语,不可白话名言,否则泄露天机之人遭到天劫暂且不提,天机泄露之后便会出现新的变数,说不定这新的变数比原先的天机更为的凶险,如果天机中的大唐乱世被泄露之后,说不定新的变数便是要提前终止大唐的命数了。当下太宗皇帝命令太子李治监国,自己则是慢慢的参详李淳风留下的这几句谶语来。

太宗皇帝本为聪慧之人,这谶语的前半句没有费多大的工夫便参详了出来,此人止戈不离身,止戈为武,不离身,便是说此人与“武”有关,不离身说的便是自己便不远之人,这前半句说的就是后世三代中乱唐之人便出自自己的身边之人,此人想必是武将出身,否则朝堂上的文官无有兵权,给他个龙胆也万万不敢玩这乱唐的游戏。想到此处的太宗皇帝当下开始对全长安的武将系统开始进行清查,这一清查运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就连当初那位晚间替自己守夜的尉迟恭也波及到了,不过好在太宗皇帝虽然油尽灯枯,但是并没有老糊涂的境地,经过这场浩浩荡荡的运动自后,太宗皇帝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路子可能错了。

接下来太宗皇帝便正日渐埋头参详这两句谶语,都说虎父无犬子这话一点不假,太子李治监国期间将国家治理的也是有声有色,通过下面报上来太子李治近期的工作,这段日子作为监国太子的李治竟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巡查军务上面,看着自己的太子懂得替自己擦屁股,这治国手腕丝毫不比差多少,当下更为放心的参详起谶语来。转眼间又是几个月过去了,太宗皇帝整日参详这两句谶语始终得不到要领,这时一个坏消息传了出来,监国太子李治身体有恙,特遣武才人进宫向太宗皇帝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