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孝贤皇后(一更)
你说你看就算了,还单手放在桌上支着脑袋,目不转睛的看。
那眼神炙热的,生怕别人注意不到她是吗?
要不给你在我身边添张凳子?坐过来?
早知道,她之前就该一狠心,直接一匕首扎进他的脖子里。
没准儿皇上还会赏赐于她。
或者皇上先前赐婚之时,就该直接了当的拒绝了他,让他丢个人现个眼。
虽然她一向被人围观的多了,早该已经习惯了这些。
可是那些人围观她的她都不认识,所以让他们看看就算了,反震她也不会掉块肉。
但是这三个人不一样,他们曾经都先后被她揍过,有了些许交集。
怎的,现在一个个的,又开始皮痒了,想找抽?
苏漠现在心情有些许暴躁,苏璃见了立即给她还没见底的茶杯里添了些茶。
美其名曰:“姐姐多喝点清茶,好去火。”
苏漠听罢转头看了苏璃一眼,看到她眼中有些幸灾乐祸的表情。
眼神微微一眯,苏璃则换上一副无辜的表情。
她说的可是大实话,姐姐恼恨的看着她做什么?
同时在心里还在想着:得亏今日,金三少爷在外地没在盛京。
不然今晚怕是只会更热闹,没准儿还能看到金三少爷跟那血王抢人的场景,可惜了这血王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让他得逞了。
苏璃有些惋惜的摇了摇头,苏漠的脸色顿时更黑了。
胳膊肘往外拐,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她这妹妹绝对是第一人、
霍庆,萧煜,萧栾几人看向苏漠的目光,安平公主也瞧见了。
她看到一直心不在焉的程言,心中不免有些泛酸。
有些事骗自己骗的久了,也是会将自己骗过去的。
一开始安平公主,固然只是存了将程言,从苏漠身边离间开的心思。
后来她为了刺激和试探苏漠,安平公主又不断催眠自己,是真的喜欢程言。
久而久之,在她心底便把这种催眠,当成了真的喜欢。
听到程言要回京了,她是真的欣喜。
看到程言挡在自己面前,她也是真的开心。
后来苏漠负气说程言对她有情,她心底也是真的欢喜。
再后来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一起出力,让父皇给她赐婚,她也是真的以为自己能得偿所愿。
可是最后程言却在父皇没开口之前拒了婚。
刚开始她是真的生气,认为程言没有资格拒绝她,不该拒绝她。
出于公主的仪态,她没有发作。
可是冷静下来之后,她真的有些难过。
苏漠到底有什么好?可以引得他们一个二个的,对她趋之若鹜?
苏漠察觉到了安平公主的目光,这是她第一次,在安平的眼中,感受到了一丝除了恼恨和戏谑之外的其他情绪。
很意外,但是她并不认为安平此后会因此放过她。
这时,最后一个贵女的才艺表演完毕。
到了论功行赏的环节。
按照以往宴会的惯例,那些东西都是直接赏给,宴会表演的舞姬和乐师等人的。
今年因着多位贵女的加入,便多了一个名次排名。
其实往上追溯,在很早以前,烁朝的宴会是从来没有舞姬和乐师的。
这个历史就得追溯到,当初开国皇帝登基初期。
那会儿烁朝刚打完仗又加上天灾,不仅国库空虚,举国上下都没什么余钱。
正巧又碰上那年中秋,看着空空如也的国库,新皇很是发愁。
自己个儿刚登基的第一个中秋宴,到底是办好呢?还是不办好呢?
他是有心要办的,但是没钱,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要说不办吧!又丢面子!
身为新皇登基的第一个中秋宴不办,那些文武大臣,以及那些黎明百姓,会怎么想?
人家会不会觉得这新朝不行?这新皇也不行?
长此以往,人心涣散,那他费心打下来的这江山不就完了吗?
新皇为此愁的头发都快白了,却始终没能想好对策。
这时,新皇的皇后想到一个妙招。
她对新皇说:“皇上咱们今年的中秋宫宴,得办;不仅要办,还要办的漂漂亮亮的。”
“因为这不仅仅是皇上您登基以来的第一个宫宴,这还代表着皇上您的一个态度。”
那新皇就好奇了。
怎么办个宫宴,还牵扯到态度上了?
再说了,这一场宫宴办下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作为新登基的皇帝,天下百废待兴,他不更应该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么?
听到皇上如是说,皇后微微一笑。
这才娓娓道来。
在她小时候村子穷,大家都是在一口锅里吃饭的。
每日都是这家拿一点米出来,那家拿一点面的。
没米没面的就出力,切菜的,炒菜的,生火的各司其职。
皇上您不妨效仿一下。
就放出消息去:就说今年的中秋宫宴,您想体验一下民间风情,与民同乐,特邀盛京的百姓们,在玄武门前欢聚。
这样,一来能体现皇上您的亲民爱民,二来可以表明皇上您愿意跟百姓同甘共苦的决心。
之后然后咱再办个才艺比赛,邀请盛京所有适龄男子女子参加。
之后我们再挑拣几件上好的物什,用来奖励才艺表演出彩的那些人,这一下表演不就也有了吗?
皇上听完皇后的话,心中这么一合计似乎可行
虽然他不是穷苦出身,但也是见过人间疾苦的。
所以不就是与民同乐么?
以前行军打仗的时候,又不是没做过。
只不过这次人多了点而已。
此消息一传出,举国沸腾,还特地有外地人,从外地赶来盛京赴宴的。
要知道这可能是很多人,这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面见皇帝的机会,回去可以吹好久的牛皮了。
不过为了避免中秋宴当日,有人上台表演胸口碎大石这种才艺。
在中秋之前,礼部还先行淘汰了一波表演才艺的人。
那阵子礼部那些人,一个个眼睛都快瞎了;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才艺,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
他们在心里叫苦连天,纷纷在想,这真特么不是人干的事儿。
但是好在最后的结果:是喜人的。
那年的中秋宴,办的可以说是热闹非凡,空前绝后。
事后,黎明百姓都在传新登基的皇上好啊。
和百姓同席而食不说,还亲民,爱民,与民共欢,与同乐,是个难得的千古明君。
这事迹越传越开,老百姓心里欢喜啊。
有这么一个明君,他们何愁过不上好日子,于是这干起活来就更加卖力了。
第二年,各地收上来的赋税,相较于去年翻了几倍。
新皇高兴的几天几夜没合上嘴,赏了皇后好些东西不说,并赐了她一个孝贤皇后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