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 笔谈

显然,这条排桨帆船是女王的坐舰,然而女王此时此刻仍然矜持地留在码头上,尽管,据说女王十分好奇为什么铁造的船能在水里航行而不沉没,曾经坚持要上船亲眼看一看,但是女王的好奇心终究没有敌过一帮大臣的劝谏——万金之躯的女王陛下怎么能贸然登上很可能是魔法甚至魔鬼驱动的船呢?

于是这条豪华排桨帆船就成为女王陛下的特使船,船上有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由他担任特使,带着一帮大大小小的官员登船出发,代表女王陛下去会见澳洲人。

在排桨帆船身后,还次第跟随着大大小小二十多艘船舶,除了护卫船只外,从船头和桅杆上的旗号看,各个国家、各式各样的船都有。

船队里有华人的绿眉毛和阿拉伯人的三角帆船、还有印度人的沿岸型排桨船,当然还有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甚至还有来自热那亚、比萨等意大利邦国的西洋帆船。

这些船的主人无论来自哪里,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其中也包括一些独立闯荡世界的荷兰商人。

北大年这个港口,无论以其地理位置,还是在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地位,本来应该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想要进驻的重要港口,但是,由于一直不能从王室那里获得贸易垄断地位,所以对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说,这里的贸易利润虽然很可观,但相对于公司可以拥有垄断地位的港口而言,北大年对公司的吸引力就不如巴达维亚、马六甲、安汶、泗水、台湾的热兰遮和赤嵌城等港口。

在那些港口地方,要么是当地统治者把对外贸易这种事情完全交给公司打理,要么干脆那里就没有一个有力的政权,这导致东印度公司甚至可以在当地维持秩序,主持市场贸易,自然的,也会对土著们收税。

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理所当然地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值得进驻的港口,典型的港口是像靠近澳洲新安港的古邦和香料产地的安汶这样的、可以获得巨大贸易利润的港口,或者像巴达维亚这样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交通要道。

因此,北大年这样的港口,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港,但是这里居然没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馆,只有一些非正式身份的“贸易代理”人在这里替公司做一点代购代销的生意。

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北大年成为那些非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弱势贸易势力”驻扎东南亚的重要前哨基地。

所以从总体上来讲,北大年的各国外国海商是一群在东南亚海上贸易圈中的边缘势力。

但是朱北国也知道,这些所谓的“被边缘化”的势力其实是很有经济实力的,这些商人尽管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排挤在目前南洋的两大主要生意----香料贸易和澳洲货贸易的圈子外,原因仅仅是因为身份,而非经济能力。

对此情况朱北国是很清楚的,在这个时代能不能做生意、能不能把生意做大,并不是以经济实力为唯一标准的,在某种程度上讲,身份比经济实力更重要。

然而很明显,目前各国的海商越来越了解到,澳洲人貌似并不关注贸易对象的身份,澳洲人好像只认经济实力,你只需要有购买力,澳洲人就会把澳洲货卖给你。

就在几个月前,富顺号带来的澳洲货和澳洲人宣称的“机会均等,门户开放”等贸易规则的信息,在北大年的各国商人中间制造了不小的轰动,这也是北大年各国商人对澳洲人翘首以盼的原因……

跟当年骄傲号第一次造访澳门一样,蓝色闪电号在北大年的第一场贸易活动也是在船上进行的,朱北国首先见到的是女王的代表,从那条豪华的排桨帆船上接驳过来的几位官员,在一番“爱哈哟”、“呜伊娃”之类的问候过后,朱北国自己和谢沐阳王琪林陆他们几个,也是有样学样地鹦鹉学舌了一番,他们早就从乔家船老大那里了解到这是一些问候语,自己遇到只需要一模一样地回应就行。

随即,朱北国谢沐阳哥几个热情地将众人请进船员餐厅,这是船上唯一可以举行多人聚会的场所,此时的餐厅早就布置妥当,几乎一半的餐桌上都摆满了各种澳洲货,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众人短暂的参观大概不到一分钟,双方就在中间的餐桌两边坐定,在行过合掌礼----当地一种深受佛教礼仪影响的见面礼节后,为首的一位老臣起身拿出一份写在宣纸上的文件,双手交与朱北国。

后者也起身双手接过----上面居然写满了汉字,尽管是繁体,但历史学博士出身的朱北国自然是难不住的,文件除了开头的几句客套话----诸如欢迎澳洲人来这里做生意,我们这里官方的赋税很低,只有百分之十,做生意的手续也很简单等等客气话以外,后面的主要篇幅,其实是一份向澳洲人问问题的清单,除了常规的问题诸如船名、船长姓名、启航港口、需要在北大年停留多久、船上的货物价值多少、澳洲这个地方在哪里等等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跟贸易不很沾边,纯属好奇的问题----比如澳洲人的“快枪”发射子弹的速度有多快?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听说澳洲人有一种威力巨大的“轰天雷”,我们也想见识见识,另外还有几个比较奇葩的问题,比如铁造的船不会沉是用了魔法吗?听说澳洲人的大铁船不用风帆不用桨也能行驶,有人说这是因为澳洲人有驯鲸之术,在船的水线下面绑着几条大鲸鱼,就跟陆地上的马车一样拖着船跑……

浏览完这些问题----朱北国大概数了数,一共十多条,于是他抬头微笑着看了看对方,对面的官员里有一位华人文人打扮的男子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小木箱,拿出一个茶壶、两只毛笔、两叠白纸、一个砚台和一只墨碇,然后从茶壶里倒了少许清水在砚台里,开始在旁边磨墨。

朱北国知道这就是双方交流的主要途径----笔谈。

这种方式是东南亚各国与各国商人交流的主要形式,尽管“中华上国”的汉语是这个地区的“国际语言”,但由于汉语的官话十分不普及,加上各地方言的不同使得口语交流的障碍不是一般的大,学习汉语的困难不仅在语言本身,还在于方言,很多方言哪怕就是汉人之间都听不懂,更何况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