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真是他们姐弟

第230章真是他们姐弟

铁全安在青楼抱着姑娘做着他的发财大梦,却不知李氏和铁三柱已签字让长念姐弟出户,相关文书就握在伯州郡郡首大人的手里,更不知长念姐弟已经去燕都的路上。

长念四姐弟走后第七天,全贺山郡都在疯传一件事——贺山郡郡首大人突然下台,来一位大人,查实贺山郡郑大海贪污、贩卖私盐、强抢民女等十一项罪证,判斩立决,直系亲属流放苦寒之地。

就连当初在公堂被初七一剑废掉的师爷,亦查实数十条罪状,条条足以砍首。

这事让朱泉夫妻乍舌,久久不能平静。

此事没过多久,祖籍贺山郡的燕官三品孙悔被人罢官,一家老小黯然回来,一时间,孙家靠着孙悔的官威,在贺山郡的产业受到同行打击,不得已转让、出售。

孙家,短短时日,一落千丈。

众人都在传,郑大海和孙悔因为张家少爷抢狗一事,得罪大人物得此下场,当时过堂时,在场目击者不少。

不过也有人说与张家少爷抢狗一事无关,过堂才七天,那个年轻男子,就算要告状也得回到燕都,一来一回八百里加急至少得一个月左右。

传言多种版本在民间流传,没多久就传到伯州郡郡首大人高守仁的耳朵里,本来他不当一回事,当官是高风险高收入的行业,哪天倒下了只怪自己没本事,天下这么多官,有官下台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后来,他听到自己的小妾说起另一个版本,因张家少爷抢狗而导致郑大海和孙悔下台,抢狗啊!!

之前张家少爷的狗,不就在悦来茶楼被要铁大山打残吗?

悦来茶楼的事,他事后回来,才特意到悦来茶楼找掌柜了解,能让榜首郎出手帮的人必定不是平常人,旁听侧敲之下,断定和张家少爷对抗的是铁大山。

吓得郡首大人半夜爬起来,让人去逮郡里的说书人,说书人的消息最灵通,结合四个说书人的不同版本。

“真是他们姐弟!”这样一来,他们姐弟真的跟定远将军在一起。

据掌柜说,除了铁大山还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和三个小孩子,其中二个小孩子莫约二岁左右,带着奇怪的帽子,看不清容貌,但身板大小一致,带着一条黑白狗,那条狗当时还得到另一名燕都来的客人庇护,后来他们把张家少爷遗弃的伤狗带走。

这次,在贺山郡,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少女,三个小孩,最小二个是双生,带着二条狗,张家少爷扬言少女是盗狗贼,把少女告上官府,郑大海众目睽睽之下偏护张家胡乱判少女有罪,结果强迫少女画押的师爷当场被人废掉。

随后郑大海下台,与张家有关系的孙悔也下台。

世上哪有这么巧合的事?

哪有人这么嚣张,明目张胆在大人面前动剑?

他查看过铁长念姐弟的户籍,最小二个是双生,现在大约三岁四岁。

双生不多,同样带着狗,同样和张家少爷对上的,也只能是铁长念姐弟。

“什么姐弟?”

四个说书人共同嗅到郡首大人话里有话,只要郡首大人透露一点点,就够上他们编说好几天。

“别多问。送客!!”高捕头把四个说书人赶出去。

“大人,要不,我去苏家找铁大山吧。”高捕头说道。

“别,别,我再想想,现在宜静不宜动。”郡首大人不得不谨慎处理,有些地方他想不通,如——六七个月前初七大人特意过来,让他将铁长念姐弟户籍独立出来,结果铁长念姐弟迟迟不来办理独立立户,铁大山也不上门。

想想,郡首大人对自己的二大心腹郑重吩咐道,“你们俩把铁长念四姐弟的户籍给我捂紧了,奴官那边去打声招呼,出事我们都活不了。”

黑吃黑的事情不少,也有些人因为恩怨情仇,为了报复他人用银子勾结奴官直接让人变成奴。

印下奴印,唯有卖奴这条路可走,当家的只能忍痛签字同意,不同意,成奴的人也废了,只能一辈子藏养在家。

他可记得山中村的村长说过铁家想卖铁长念姐弟为奴,还是小心为好,那姐弟真若被人弄成奴,他也成为陪葬。

想想孙悔可是三品官,说下台就下台,这还是因为一只狗。

“是,是。”

高捕头和师爷吓得连连点头。

有了长念四姐弟相伴的路程,太叔延觉得回燕都的路程,没有以往那么遥远。

天气好时,每天让四只狗狗跟在马车后面跑一段路,天气不好时,狗狗在马车内和四姐弟玩,有空太叔延会来陪他们坐马车,看书。

万开臣太无聊,一身精堪的棋艺苦于无对手,常年在战场上撕杀的太叔延和他的护卫对围棋兴趣不大,长念四姐弟连围棋的门都没入,以前太叔延会陪他下几场,现在太叔延宁愿去陪银枝、银雪写字也不愿与他下棋。

闲得像废人的他,竟然萌发教七尾凤下围棋的想法。

他无意之中听到长念说七尾凤是四条狗狗最聪明的,他想看看七尾凤有多聪明。

教了几天,终于放弃。

七尾凤不是冲他叫就是歪着脑袋用黑白分明的眼睛瞅着他,沉默不出声,它的狗爪子又不能执棋子,他真不懂七尾凤表达的意思,在一人一狗在独立马车内经历三天鸡和鸭讲后,他放过七尾凤也放过自己。

七尾凤之后见到万开臣就闪躲,或者假装没看到他。

这事让长念他们笑话一路,连狗都嫌的人。

长念梦里苏阳和寒素的故事进展得越来越快。

龙天辰跟自己的小舅舅、小舅母同住一个院落,平日三人在院子吃食用膳食。苏家人多,苏家算是小康之家。

一大家子,为方便约束,习惯以夫妻为小单位进行分桌、分院吃膳食。

唯有大日子,或节日才聚集在一起用膳。

苏阳在净心书院读书,离家更近,习惯每天带着小外甥早出晚归,二人晚上陪寒素用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