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毛俏俏”

这个老旧的小区不久前刚刚办过一场婚礼。

小区的绿化带里还能看到彩纸的碎屑。而距离这里不到两百米的地方,就是一个月前发现初中女生毛俏俏尸体的地方。

那个地方距离她的家不足八百米。

眼下不是周末,也不是下班时间,小区安安静静。有一片彩纸的碎屑随着风滚过路面,最终跌落到了排水沟里去。

小区的设施老化,疏于打理,一些楼房后面的绿化带大多被住户开垦成了自家的菜园。没有变成菜园的就有着杂草丛生,一到夏天就成了蚊虫的安乐之所。路边的路灯坏了两个月也没人来修,拐角的消防栓有人会偷偷来提水回家用,车行道的路面不知道什么原因鼓起一块,每次小区有车辆经过,都要体验一把另类减震带的冲击。

毛俏俏就住在这个小区。

四楼,四单元。

她家的阳台正对着小区的街道。白色的挽联还没有撤下,窗户下方的路面上还有白蜡的烛泪,有人给毛俏俏送了花,一朵,一束,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干枯或者新鲜的散落在空地上。

毛俏俏死亡的时间是周五。周五晚自习会下的比较早。一般八点毛俏俏就会到家,她是面临中考的学生,晚饭加班加点,都会在食堂快速解决。每周五是和妈妈约定好打牙祭的日子。

而那样一直到九点,毛俏俏都没有回到家。

毛俏俏的妈妈以为学校拖课,不在意,只担心孩子会不会饿。到了九点半,她打电话给毛俏俏同学的家里,得知学校是照常下的晚自习。这才开始慌张。

毛俏俏的爸爸下了班沿着学校到家的路线找了好几遍,妈妈找了所有毛俏俏会去的地方。到了晚上十点半,毛俏俏的妈妈接到了警察打来的电话。

他们没有报警。却接到了警察的电话。

警察问她是不是毛俏俏的家长。

并且让她冷静。

毛俏俏的妈妈在电话中听到女儿尸体被发现,当初晕厥了过去。

毛俏俏被发现死在小区的草丛里,只露出半个脚,是小区遛狗的老太太发现的,惊慌失措跑回家,让儿子报了警。

惊慌的老太太并没有发现那是平时很熟的邻居毛家的囡囡。

毛俏俏的脖子上有勒痕,痕迹出自于她的书包带,她的书包丢在尸体旁边,书里的书本和文具滚落一地。

她衣服凌乱,头发的发绳也断了,头发里都是土,一只鞋子也蹬掉了,她没有激烈反抗的痕迹,指甲里全是干燥的尘土。

警察告诉家属,毛俏俏是先被捂住口鼻导致了缺氧昏迷,然后才被勒死的。

应该是凶手担心被害人没有死透,所以才用书包带紧紧勒住了毛俏俏的脖子。

这是第一现场,没有拖移的痕迹,脚印的深浅也一致,所以被害人应该和凶手认识,才毫无戒心的跟着凶手走到了偏僻处。

毛俏俏的父母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会对自己年幼的女儿下这样的毒手,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女儿死掉,那样用力的勒死她。

他们无法想到自己女儿生前受到的恐惧和伤害。

毛俏俏的母亲晕倒又醒来,她对办案的警察只重复一句话:“我女儿俏俏是个好孩子。”

警察当然知道。

办案的警察一进毛俏俏的家里,迎头就是整整一面墙的奖状,不大的客厅最显眼的就是一台钢琴,用白色蕾丝的罩子罩起来,钢琴上还摆着几个奖杯,擦拭的闪闪发亮,连奖杯上的红丝带都一尘不染。

毛俏俏是家里的独生女,上一辈的老人都在老家,父亲是公司职员,妈妈开了个蛋糕店,一家人省吃俭用,又借了不少钱才在三年前买下这个老房子。在这之前,他们一家三口都挤在蛋糕店隔出来的小阁楼里。

毛俏俏一直到初中才有自己的房间。她把自己的小窝布置地很漂亮,买了很多的毛绒玩具摆在小床上。她最喜欢一只灰色的熊。睡前看书要搂着小熊一起看,她们紧紧靠在一起。

毛俏俏的成绩很稳定,老师都保证过她一定能够考上市重点。

毛俏俏是全家的希望。

这希望截然而止在这一年的春天里。

青铭去过毛俏俏家的蛋糕店,那个小店门窗紧闭,门口挂着转让的牌子。她的母亲不再上班,终日在家中落泪,她一次也没进去过女儿的房间,保持着女儿最后一次上学的样子。她买了更多的玩具给女儿,堆满了不大的房间。她几乎不出门,不愿与邻居目光对视,不愿谈论女儿的案子,她终日坐在座机前面守着,等着警察告诉她已经抓到凶手。

他看到毛俏俏的父亲去上班,那个中年男人一脸倦容,难掩悲伤。初中女生遇害的案子消息不胫而走。警察也来过公司调查,同事在他看不见的地方用眼神无声的纷纷议论,他们同情他,试图理解他,就算是他在工作上犯了错也不责难他,这一切却令他更加难过。

那张属于父亲的悲伤的脸一直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在上课的时候也挥之不去。

他这一节课讲鲁迅。

他给学生读鲁迅写过的一个段落: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青铭年轻的时候读过鲁迅的文章,他对于这个和自己同时代的文人非常的欣赏。可惜一直没有机会相见。此时百年变迁,这位文人的著作一直没有过时。

他想告诉眼前的学生,读懂鲁迅其实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如果可以,宁愿不懂他。若是懂得,便明白了那个吃人的社会。

他如何说呢,他难道要说,他也是被当年那个社会吞吃的一个灵魂吗?

有个学生举手问他:“老师,什么叫做悲欢相通?是同情吗?”

青铭说:“并不是。悲伤相通,更接近共情。”

他说:“共情虽然和同情是一字之差,可是其实有天壤之别。”

那个学生追问:“有什么区别呢?”

青铭想了一下,试图简单明了的解释出来:“同情更多的是怜悯。而共情则更多需要产生同理心。你见到一个苦难的人,你会心生同情,见到流浪的动物,会产生怜悯。但是若是要做到和苦难者与流浪动物有同理心,其实非常困难。”

“为什么?”

“因为无法感同身受。”青铭举例子说,“就像刀子没有捅在自己身上,是永远不知道受伤的人有多痛的。”

那个学生又举手:“所以人类的悲欢不能相通?”

青铭说:“其实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

学生说:“我不会共情。”

青铭说:“人类永远不会失去共情的能力。”

青铭解释给学生听:“在婴儿时期,如果父母带着负面情绪接近他们的孩子,婴儿就会有所察觉,从而产生困惑、紧张、焦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啼哭不止。父母会因此而困惑,以为婴儿是不是饿了或者渴了。其实这是因为婴儿共情到了父母的情绪所产生的反应。而当小孩渐渐长大,理智情绪占据上风之后,就会渐渐的忽略对于情绪的细微感受。”

“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大人有的时候会说‘这是一个敏感的孩子’‘谁谁谁很情绪化’‘他总是为了一点小事就不愉快’等等等等,他们会觉得这样的孩子不合群,极端,甚至小心眼。其实这只是他们没有因为长大而压抑自己的共情能力。但是往往这样的小孩很容易受伤,为了自我保护,理智就会上位,压下共情。”

另外一个女生说:“所以,鲁迅一直到长大都没有忽略自己的共情能力,对不对?”

青铭点头:“鲁迅同情弱者。同时与弱者共情。其实这很不容易。因为人们总是更容易同情强者。”

那个女生接他的话:“所以人们炫富而隐贫。”

青铭说:“对。”

他点名表扬那个女生:“容嘉嘉同学说的没错。所以鲁迅不管是从文学造诣还是为人处世,都是非常难得的。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可称之为‘赤子’。”

喜欢南嘉记事请大家收藏:(www.autogms.com)南嘉记事樂乎讀書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