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政策
“研……研……研究生?”
震惊之下,张德全嘴巴不自觉的有些瓢,连说话都利索了。
本科毕业就已经是前途无量了,研究生毕业那还不得原地起飞了?张明莉如今是技术科的副科长,未来一个副厂长是必然的,有研究生学历的温大伟将来最起码也是个西南兵工局的处长,将来说不定能做到副局长、局长甚至是全国兵工系统的领导。
好家伙……我真就好家伙了!
张德全内心震惊,但更多的则是庆幸,得亏自己看苗头不对把温林约出来,掏心掏肺的缓和了感情,再加上温大伟和张明莉两人本来就挺稳定的,这层亲上加亲的事儿基本上板儿上钉钉了。
否则,以温大伟研究生的身份,啥好姑娘找不到?
估计西南兵工局那帮领导都要上杆子把自家闺女塞给温大伟。
“这事儿我没告诉厂里任何人,包括大伟本人我都没说,毕竟他还年轻,又是刚进厂不久,要是太飘就很不好了!”
这个时候温林缓缓开口,算是把震惊中的张德全拉回了现实,当即点头:“咱们是啥关系,大伟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放心,这事儿我谁都不告诉……”
话音未落,张德全提起酒杯,然后又放下,试探性的说道:“老哥,我是想两个孩子既然看上眼儿了,是不是就把事情给定下来,结婚到是可以先放一放,等大伟拿到本科学历在一起办了,你看怎么样?”
“你也知道,我对家里头的事不太关心,具体的也不知道怎么办……”温林呵呵一笑:“不过明莉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决不能委屈喽,所以我手上的那个调动名额就留给明莉了。”
张德全闻言,一张老脸立刻如菊花般绽放,连忙举起酒杯:“家里的杂事儿包在我身上,不过这几天趁着空闲,咱们哥俩去河边钓钓鱼,散散心,都多少年了,还没这么轻松过呢!”
“是呀……”温林想起特殊时期,厂子因为种种原因停产停工,无事可做只能和张德全一起去钓鱼的日子,有种恍如隔世之感,旋即点头:“不过也钓不了几天,权当是消遣了!”
“到时候我让王荣妹做她最拿手的酸菜鱼,咱们还能多喝几杯!”张德全立刻大包大揽,温林却皱了皱眉头:“你和王荣妹的事儿都多少年了?还没结果?”
张德全听了这话,脸上立刻变得黯然:“里面的事情弯弯绕太多,我在不是东西,也不是那种提上裤子不认人的败类,只是……唉……反正王荣妹也看开了,说我俩就这么搭着火过下去就成,不指望其他了……”
话音即落,张德全再次举起酒杯:“今天不说那些烦心事儿,来喝酒,等明天我去弄鱼竿和地笼……”
就这样两人又喝了一会儿,这才各自回家,等到第二天张德全便拿着鱼竿和地笼找上门,随即温林便跟着去了河边。
至于温大伟和张明莉,一个继续肩负着热处理车间的改造工作,顺带学习着刚收到的桂州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
张明莉这段时间则是频繁的出差。
似乎日子又回到从前那种稳定到令人麻痹的状态,毕竟厂里的改革、举措,对于已经存好后路的温林和张德全来说完全可以做到风轻云淡。
甚至在钓鱼的时候还会就新领导班子的颁布的新政策点评点评。
不过这样的日子也过不了多久,温林注定是要去西南兵工局任职的,有几天的休息时间已经很好了,再拖下去局里是会有意见的。
于是准备后天动身的温林就没再去河边钓鱼,而是在家里收拾东西,张德全自然是要帮忙的。
就在老哥俩收拾着衣物,偶尔看到几个压箱底的老物件儿,慷慨一番世事变迁之际,秦意斌忽然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
温林见状有些诧异:“老秦?你怎么来了?正好,咱们几个中午聚一聚!”
“这个时候你还有心事聚?我说老温,你别告诉我你就这么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提前退休了?”秦意斌奇怪的看着温林。
温林同样很奇怪,自己都被调走了,趁着交接的当口休息几天,怎么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问题是就算想闻,新领导班子让他能闻才是。
这个时候张德全也发现不对劲儿了,连忙问:“老秦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是出事了,而且是大事!”秦意斌说着,解开领结上风纪扣,然后端起搪瓷缸咕咚咕咚把里面的水喝干,抹了一把嘴,看向温林:“你们家温大伟昨天下午向厂部提交热处理车间的承包方案,直接开出明年增加100万的营收,利润率不少于20%……”
听到100万这个数字,温林就觉得头顶咔嚓一声炸雷,直接就把他魂给劈没了。
另一旁的张德全也没好到哪里去,身子晃了晃,噗通一声,就跌坐在床上……
也不怪这老哥俩这么大的反应,这还得从周伟接任漓东厂厂长后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说起,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引入了承包模式。
即漓东厂的干部职工,只要觉得自己能力强的就可以向厂里申请承包事项,小到一个科室,一个食堂;大到一个车间,一个分厂都可以承包。
不过承包归承包,承包人接下盘子可是要自负营亏的,这也就罢了,关键厂里是有指标规定的,达到一定营收数额和利润,这才叫成功,可以坐地分钱,甚至承包人能拿大头儿。
若是达不到,那厂里就要跟你算算设备、材料、人工、场地的损耗了,总不能因为你承包人的问题让国家资产蒙受损失吧?
以如今月工资才几十块钱的小体量,赔是赔不起的,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将来的前途!
所以这承包成了倒还好说,一旦垮了就相当于承包人前途尽毁,这辈子再难翻身!
如此拿着个人前途命运赌未来的事儿,已经习惯旱涝保收的漓东厂干部职工们那是相当的不感冒,谁没事儿闲着担那么大的风险,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建的厂子再不济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垮掉。
总是会想办法维持,既然如此还不如混点儿死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