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渡船
酆都。
民间又称“酆都鬼城”。
因为整座城池,都是仿造阴曹地府修建的。
但鬼城里面,住的并不全是鬼。
这里是人界和鬼界的“交通要道”,所以这里人鬼共处,一半是人,一半是鬼。
这种感觉有点像是边境口岸,两国人民在口岸通商贸易,相互往来。
原本,每天往来的人数都是有严格限制的,对于往来人的身份也是要严格审核的。
但是突然有一天,口岸被冲破了,邻国的大量不法分子冲破防线,涌入我国,造成我国的社会动荡。
为了社会稳定,我国必须要把这些不法分子赶回老家,还要重新修筑口岸防线。
夕阳摇摇欲坠,缓缓沉入长江。
王保长指了指长江对岸的山头:“对面就是酆都鬼城了!”
站在江边远眺,但见夕阳笼罩下的酆都鬼城,一片死气沉沉。
若想前往酆都鬼城,就得乘船渡江。
渡口停泊着好些船只,但是船上都没有船夫。
我和王保长觉得奇怪,看见距离码头不远处有一家小小的副食店,于是假装过去买烟,实则是想跟老板打听下情况。
老板是个干干瘦瘦的小老头,长得就像一截干豇豆。
听说我们要去对面的酆都鬼城,干豇豆立即变了脸色:“二位这是不要命了么?现在是特殊时期,你们居然还敢去酆都?”
我故意装作很诧异的样子,问干豇豆:“为什么不能去了呢?”
干豇豆说:“据说鬼城里面,那块用来镇压厉鬼的九泉镇魂碑,被别有用心的人摧毁了。九泉镇魂碑一毁,相当于打开了鬼界的大门,无数的孤魂野鬼从鬼界跑出来,现在的酆都鬼城里面,可能没几个活人喽!”
我露出一脸惊讶的表情:“这么严重?”
干豇豆说:“可不是吗,以前酆都鬼城很出名的,每天都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你看看现在,哪里还有人?连本地人都跑了不少,你们这包烟,都是三天以来,我第一次开张!”
干豇豆一边说,一边叹息摇头。
“那你怎么不跑?”王保长问。
“跑?往哪里跑?我又没有子女在外面,一个人跑去哪里?再说了,这人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利索,索性也就不跑了!”干豇豆一边说,一边指了指自己的腿。
我们这才发现,干豇豆的右腿是义肢。
我抽出一支香烟点上:“老板,我们去酆都鬼城有急事,能帮我们找一个船夫吗?”
老板说:“你们还真是不怕死!不过嘛,渡船的船夫可能找不到了,一些船夫都跑了,还有一些船夫躲在家里不肯出门,酆都鬼城出了那么大的事情,谁还敢在这里渡船?当真是挣钱不要命了么?”
我们缠着老板,帮我们连续拨打了几个船夫的电话,有人没有接电话,有人接起电话,听闻老板说明来意之后,连声拒绝,忙不迭挂了电话。
老板放下电话,对我们说:“喏,你们也看到了,出再高的价钱,也没人愿意接这活儿!”
我和王保长来到江边,一路东张西望。
王保长突然拍着我的肩膀说:“哎,渡船,那里有一艘渡船!”
我抬头一看,就看见江面上缓缓驶来一艘渡船。
心头一喜,这是个不怕死的主,现在还敢在江面上跑船,给他一些钱,他应该能送我们过江。
等那艘渡船来到近处,我觉着这艘渡船有些奇怪。
船舷表面涂抹着黑漆,看上去黑沉沉的一片,给人的感觉很不舒服。
但是附近已经没有其他渡船了,确切的说,是没有其他船夫可以开船了。
我们又着急赶到对面的酆都鬼城,所以心里也没在意,等到渡船来到码头边上,我和王保长一溜烟就上了船。
船舱里空空荡荡的,没有人,死气沉沉。
河风一吹,耳畔飘来叮叮当当的清脆铃声。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船舱四周挂满了黄色的铜铃,风一吹,那些铜铃就会发出声音。
“有人吗?”我喊了一嗓子。
一个穿着黑衣黑裤的老头从后面船舱走出来,他佝偻着背,一副皮包骨头的样子,衣服仿佛都是挂在他身上的,空空荡荡。
“找谁?”老头的声音很低沉,带着一丝沙哑,有种饱经沧桑的感觉。
“你是船老大吗?我们要乘船过江!”我对老头表明来意。
老头瞟我一眼:“小子,看你们不是本地人吧,难道不懂这里的行船规矩?”
行船规矩?
行船还有什么规矩?
我和王保长怔怔地看着老头,问他有什么行船规矩,老头指了指外面渐渐黑沉下来的天空:“日落之后不过江!”
日落之后不过江?
这是什么破规矩!
我问老头为什么会有这种规矩,老头指了指滚滚奔流的长江水,口吻冰冷的说:“这里是酆都,天黑以后,这水下会有不干净的东西!”
我微微皱起眉头,不干净的东西?水鬼吗?
王保长拔出桃木剑,杵在地上,不以为然的说:“管他有什么劳什子东西,爷爷这把桃木剑,都能将他打趴下!船老大,我们有急事,今晚必须得过去,你需要多少钱,开个价吧?”
老头看了看王保长,又看了看我:“我已经好心提醒过你们,你们还是坚持要过江吗?”
我点点头,王保长也点点头。
“好,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待会儿如果出了什么事,可别找我!”老头撂下这句话,转身走进驾驶舱。
王保长看着老头的背影对我说:“嘁,装得神神秘秘的,无非就是想抬高一下价格嘛!”
我说:“现在是特殊时期,有人还能这样卖命挣钱,多给他一些也无所谓!”
王保长摸了摸衣兜,打开钱夹子数了数:“呃,我这还有一千块现金!”
我原本以为王保长要豪爽的给付一千块,结果王保长抽出其中九张百元大钞,揣回衣兜里面,屈指弹了弹最后一张百元钞票:“两个人过江,一百块,应该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