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造舰(四)
在分段造舰技术出现之前,造舰的过程其实都差不多,都是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先铺设龙骨,然后建造船底节构及水密隔舱,接着安装锅炉及蒸汽机,以及水下部份舰体,这是由于锅炉及蒸汽机的体积较大,一般都是随着舰体的建造一起安装到位,当然如果以后要更换锅炉或蒸汽机也十分麻烦,必然将一部份舰体切割开才行,因此一般舰船不是到了万不得己的时候,都不会更换锅炉或蒸汽机,既使是更换也只换一次。
而完成水下部份舰体以后,再完成水上舰体部份,并布设好各种管道,可以适当完成一部甲板上建筑,并且预留主炮的供弹孔道,就可以下水之后再进行舾装,一直到全部完工。
建造两艘军舰所用的龙骨钢材、船底节构钢板,锅炉及蒸汽机都随德国的工程人员一起到达青岛,而在这段时间里,早已都运到船厂的仓库里,因此在开工仪式结束之后,马上就开始了龙骨的铺设工作。
不过在这一阶段,到用不了多少人,因为龙骨安装落位主要是靠起重设备,人力只是起辅助作用,毕竟一根龙骨轻则数吨,重则十数吨,不是人力所能搬运的,只是在龙骨落位之后,进行细微的调整并固定龙骨位置,不使龙骨移动,同时连接横纵龙骨,因此除德方的工程人员之后,青岛造船厂方面参与的,是先挑选出来的84名重点培养的工人。其实这样人也多了,中方的工人只能分批的参加施工,而另一批人则是在一边观摩。
但施工开始之后,让德方的工程人员感觉到意外的是华东政府提供的起重设备,船台没有设龙门吊,不过穿越者有大量的工程机械设备,并为建造这两艘军舰,专门拔出了4台轮式吊车,2辆重型叉车、4辆轻型叉车设备。其中有2辆吊车可以起吊60吨的重物,重型叉车可以运送10吨的重物,另外还有一些小型设备,如千斤顶,汽动锺、电钻等,并且还配了两抬发电机。
德方的工程人员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些施工设备,但一用之下才知道,这些设备确实太方便了,用吊车吊装龙骨,不仅速度快、吊装灵活、落位也十分准确,而叉车在场內运送材料设备也是便捷快速;更不要说是一些小型设备,如千斤顶不仅可以毫不费力的将一根龙骨抬起来,而且在龙骨定位方面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龙骨的定位是需要十分精确,吊装落位只能保证大概的位置不错,但会存在十几厘米的误差,这还是用的吊车落位,如果是这个时代的设备,误差会达到3、40厘米,这时就需要靠人力将龙骨精确定位。有时要移动一根龙骨,需要集中数十人的力量,耗时达一个多小时,而用千斤顶就十分轻松了,只用两个人操作,几分钟就能完成了。
而汽动锺的用处在安铆钉上,这个时代的钢材连接主要是靠铆接,原理是利用铆钉自身形变或过盈来连接金属构件,因此这个时代的舰船外表面都是横齐竖直的铆钉头。但铆钉的安装只能靠人力搞打,费时费力,有时一根铆钉需要搞击半个多小时才能全部安装到位,而用汽动锺却毫不费力的几秒钟就能搞定。电钻的功能就更不用说了,在钢材上钻孔就跟玩似的。
当然华东政府提供的这些小型工俱也不多,每种只有2、3件,毕竟这些工俱虽然有一些,但也都是消耗品,坏一个少,因此要省着一点用。由其是铆接和钻孔,有超过一半还是需要这个时代的技术;但就是这样,也大大的加快了工程的进度,结果龙骨铺设的时间比预计的施工进度大幅提前了近4成。
这些工程设备工俱也令汉斯们惊佩不己,看来这伙海外华人的好东西还真不少。以前德国人多少有一些发达国家的优越感,但看到这些工程设备工俱之后,在态度中也不知不觉的对穿越者们尊敬了起来。因为设备工俱是和工程能力相配套的,海外华人能够设计出优秀的舰型,又有这些强大的工程设备工俱,说明在他们的国度毀灭之前,确实是一个有高度发达科技的社会。
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徳国工程人员也没有藏着掖着,到是十分尽力教导中方的工人如何定位、打铆钉、在钢材上钻孔等等。一方面是被穿越者先进的设备工俱震住了,海外华人的技术水平决不在徳国之下,还有什么可跩的;另一方面华东政府对他们的招待条件也确实十分优越,既使是普通的徳国工人,也当贵宾一样好吃好喝好招待,因此汉斯们也要拿出一点真东西来。
中方的工人也都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可以学到手艺的好机会,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想学到一门手艺确实不是容易事情,别的不说首先至少要当三天的学徒工,工钱什么的一个都沒有,活却是什么脏得累的都要干,那像在工厂里,工钱拿得高不说,而且还有机会学到洋人造铁甲舰的技艺,虽然也都知道,就算是学到了这门技艺,也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出一条铁甲舰来,但艺多不压身的道理谁都懂,因此自然也都学得十分认真。而且在每天收工以后,造艁厂还会组织工人进行总结分析,鼓励工人们互相交流提高,并且还拔出一部配件让工人练习。
得益于穿越者提供的先进工俱,使1号舰的第一阶段铺设龙骨和船底层密封舱的建造提前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也让韦斯利等德国的工程人大出意料。不过随着后期船体水下部份的建造和锅炉及蒸汽机的安装工艺都要复杂得多,穿越者的先进工俱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将大幅减少,而中方工人技术水平不足的弱点也将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施工进度也将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不过这时2号舰也可以开建了,而穿越者也像德方提出要求,在2号舰的施工中,除了吊车和叉车之外,不在使用其他的工俱,全部使用这个时代的工俱,并且希望尽可能多让中方的工人上手,而1号舰的施工进度可以适当放缓一些。
韦斯利和其他德国工程师协商之后,也回答了中方的建议,毕竟1号舰第一阶段的施工积累了不少时间,既使是后期的更为复杂,但穿越者的工具依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既使稍稍放缓一点,但也不会影响总工期,另外韦斯利也能理解穿越者的心情,希望借这两艘军舰的建造,来培养工人。
于是韦斯利立刻调整了施工计划,将德方的工程人员等分成两部份,将其中一半转入到2号舰的建造施工,而参与1号舰建造的这比中方工人全部都转到2号舰去工作,同时青岛造船厂又安排了200名工人,参与第二阶段的工作。
2号舰的开工仪式当然就要简单得多了,领导人一个都没有,而海军部也只派来了两名舰队司令参加。不过这也像征着青岛的两艘军舰的建造都己经走上了正轨。
不过军舰的建造工作在顺利的进行,海军部的工作却是越来越多了,就在2号舰开工的时候,在海军的青岛基地里,一艘按照这型军舰1:1建造的模型己经完工了。
这个模型当然不是用来测试舰体的性能,而是供士兵训练用的,因此主体是用水泥、混凝土,并用了少量的木材,如载上的火炮武器。但无论是外部结构还是內部舱室,全部都和建造中的军舰完全一样。利用这个横型进行训练,可以让士兵熟悉军舰的内部结构,以及一定的操作流程。等军舰建成以后,可以减少士兵与新舰的摩合时间。
但现在最让海军部头疼的是上舰的士兵凑不齐,按照合同,华东政府可以在明年1月派不少于300人的接舰团去德国,参加新舰的海试和验收工作,并将军舰开回青岛。
每艘军舰的编制人数在500-600人之间,当然接舰用不了这么多人,但一艘舰至少也需要200人左右,两艘舰就需要400人,而且在12月就要从青岛出发,但现在就是这400人也很难凑齐,而眼看着离出发的时间连三个月都不到了,在出发之前,至少还需要1个月的模型上训练,因此现在海军部的部长尚晋峰也是焦头烂额。
陆军现在招兵买马,扩编军队,搞得到是风声水响,其实海军也一直都在招兵扩编,毕竟现在人民军海军的舰队规模可并不算小,共计有战列舰2艘,大型装甲巡洋舰2艘,大型铁甲舰4艘,老式装甲巡洋舰2艘,防护巡洋舰5艘,浅水炮舰、*艇驱逐舰10艘,共计作战舰船25艘,舰上士兵总编额约6000人,这还不算运输辅助舰船,无论是数量还是吨位,都远超过当初的北洋舰队。但一直到现在,舰上士兵的编制,一直没有满过员。
原来陆军一直就对海军很有些意见,认为海军将8成以上能读书识字的新兵都抢去了,导致陆军士兵的素质不高。其实海军也是有苦难言,因为海军不像陆军,教一个文盲打枪、作战术动作虽然要难一些,但如果多耐心一点,多花点时间也能训练出来,而一个文盲上了军舰,基本就是废物一个,根本不可能教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