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三章 宣传(中)

3个月后,新的分镜脚本终于画好,于是重新开机,但没拍一个月,新的问题又来了。因为新的分镜脚本依然不理想,在拍摄的过程中才发现,还要增加许多分镜。

原来这几个人在旧时空里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导演或剪辑的知识和理论,虽然也做过一些剪辑的事情,但也都是在相应的素材都拍摄完毕之后,在电脑上将这些素材按一定的秩序连接起来,当然也会进行一些取舍或重新拼接,并加入一些特效。但剪辑的多半是广告或宣传片,和影视剧还是有明显的不同。

而且要求他们在拍摄之前,将所有的镜头切换,特写、远近、移动等分镜全部想好,确实是超出了这些人的能力范围了,甚致旧时空里的导演或剪辑师也做不到这一步,毕竟在旧时空里,影视制做己经全部数字化,因此导演也习惯了先拍摄出远超过影视放映时长的素材,至致是多机位拍摄,然后在后期剪辑时看效果进行删减拼接。

这时艺术二组面临着两个选择,如果照这样拍下去,成片肯定达不到众人预期的效果,但如果要追求完美,就意味着要再次将前面所做的工作全部清零,又要重头开始,但重做之后的效果如何,谁都不敢保障,因为没有人能够保证新画的分镜脚本可以做到完美。

而众人商议之后,最终决定就按照现在确定分镜脚本进行拍摄,只在拍摄过程中进行调整,而前面拍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了,先把这部影片拍完,就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也总算是把整个拍摄的流程走了一遍,等全部拍完之后,再来总结经验。

就这样又经过了3个多月的拍摄之后,总算是将全片拍摄完成,总时长为23分15秒。其实这部影片虽然没有达到众人预期的效果,但在这个时代,却己经是超前之作了,分镜的运用己超过这个时代拍摄的所有电影,甚至在若干年后,被评为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无声电影。而且在当年正式上映后,也取得了极好的票房收入,毕竟在这个娱乐匮乏的时代,能有电影看就己经很不错了,谁还在意其中的内容。

不过对艺术二组来说,这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毕竟众人对标的是【摩登时代】,因此在拍摄完毕之后,艺术二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对这部电影进行总结,首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时代的电影设备技术不完善,当初制定的标准过高,应该降低标准,尽可能在电影中少用分镜,简化电影的内容;其次是组织技术攻关,制造出实用的胶片剪辑机来,在旧时空里,专业的胶片剪辑机在1917年出现,并在1924年成熟并且能够和声音同步,实现有声电影的剪辑,因此现在进行技术攻关,制造出实用的胶片剪辑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再次,在没有制造出实用的胶片剪辑机之前,则偿试练习用手工进行剪辑的技术,也就是将冲洗好的电影胶片用剪刀剪断,再用透明胶带进行粘贴,在电影技术早期,确实用过这种方法进行剪辑,只是这种方法过于繁锁,而且专业的胶片剪辑机也很快出现,因此并没有大规模应用,但在这个时候,还是可以先顶一阵用的。

但技术攻关尚需时日,对电影的探索还是要同步进行,而根据总结的经验,新拍摄的影片尽量简单,因此众人协商之后,决定将旧时空的经典小品【胡椒面】改成无声电影,这部小品原本语言较少,主要是靠肢体来表现内容,十分适合改编成无声电影,本来另一部经典小品【吃鸡】也是候选之一,但【吃鸡】原本是一部单人表演的哑剧小品,改编成电影不大适合,于是放弃了。

而在拍摄时,采用多机位拍摄的方法,由一部摄相机拍摄全景,机位基本不动,只是根据角色的行动移动镜头,只有少数的镜头切换,另一部则采用近距特写拍摄,还有一部则是采用轨道移动拍摄。等拍摄完成之后,先在不动机位拍摄和轨道移动机位拍摄的影片中选择效果较好的作为正式影片。

另外再用手工剪辑方式,对三部摄相机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再搞出一部剪辑版的【胡椒面】,一方面是以此来练习手工剪辑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是看看能够剪辑出什么效果来。

降低了预期之后,【胡椒面】的拍摄要比上一部顺利的多,只用了2个多月就拍摄完成,而在放映之后,取得了轰动效果,因为这部电影的情节简单,又与无声电影十分契合,内容又是轻松搞笑的,自然是受到民众的喜欢。

而在另一方面,剪辑版的【胡椒面】却足足花了6个多月才完成,这一方面是由于众人对手工剪辑的技术还不熟悉,为此还剪坏了两个拷贝,时间自然就慢;另一方面手工剪辑的工作确实繁琐,【胡椒面】也就是10多分钟的内容,但换成拍摄画面有15000多张,而3个机位拍摄的画面更是多达近50000张,将这些素材全部用手工进行重新剪辑,工作量确实不小,而且关建在于,这些工作只能有2、3个人来做,人多也没有意义。因此在剪辑版的【胡椒面】完成之后,第一条经验就是,要发展电影工业,还是要有专业的胶片剪辑机才行。

不过剪辑版的【胡椒面】上映之后,也同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由其是在电影历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末来20年中,剪辑版的【胡椒面】的剪辑技术、分镜运用甚至一直被电影界视为臬极,许多电影院校都将剪辑版的【胡椒面】当作教材使用。

两部【胡椒面】的成功,虽然还未能达到众人一直期望的【摩登时代】的高度,但也给艺术二组的众人打了一针强心剂。在专业的胶片剪辑机还未出现之前,到是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拍电影。

而众人在讨论下一部电影的内容时,又有人突然想到,虽然现在只能拍无声电影,但却可以采用现场配音、配乐的方式,使电影变得有声,或者将配声、配乐直接录到留声机里,在现场同时播放电影和留声机,这样不就可以将无声电影变成有声电影了。

这确实是一个好建议,在旧时空里,确实有对无声电影进行现场配音、配乐的操作,只是这样的做法技术难度太大,而且难以普及到多个影院,因此没有广泛运用,但使用留声机给电影配音,使音画分离操作,却是一个创新做法,至少在现有的资料中,还没有见过有这样的操作,但从理论上来说,这个建议在技术上确实是可行的,至少是可以试一试。

而就在这时,文教卫委员会要求艺术二组排一部反映华东政*府抗疫防疫的话剧。本来汪军对艺术二组要搞电影的想法是十分支持的,这几年来艺术二组也一直都在研究电影技术,虽然有所成果,但显然没有艺术二组吹墟的那么大,而文教卫委员会的文艺宣传工作基本都是艺术一组在做,不仅组织举行音乐会、歌舞剧会、编排话剧,而且还引入了不少传统曲艺,干得有声有色,同时也引起艺术一组的不少诽议,认为二组不干正事,但汪军都尽力从中劝说,化解双方的矛盾。

但反映华东政*府抗疫防疫的话剧是现在文教卫委员会的重点,属于政治任务,不仅要完成,而且还必须完成得好,因此汪军决定让两个组各排一部话剧,双方来个竞争,以竞争来激发双方的创作情绪,到时候能拿出真的精品。

艺术二组的组长杨森也知道这是推不掉的任务,而且这几年艺术二组确实也没拿出多少成果来,而汪军对艺术二组也多有维护,就是看汪军的面子,这个任务也要接下来,而且还要干好,毕竟借这个机会给艺术二组正名,以后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来发现电影技术。

而艺术二组的成员们大多也都支持杨森的决定,虽然汪军努力在化解一组、二组的矛盾,但私下里见面,冷嘲热讽还是少不了的,因此艺术二组的成员们也都憋着一口气,这次一定要拿出一个好作品来,让一组看看,二组可不是吃素的。

这时有人建议,不如借这个机会,试一下用留声机给影片配音的效果,话剧排好之后,先用固定机位对话剧表演进行拍摄,然后再用留声机进行录音,这样排出的话剧可以在多个电影院同时播放,那么宣传效果也可以大大增加。而且不仅是艺术二组编排的话剧可以这样做,一组的话剧也同样可以拍摄下来,以电影的形式播放,这样一来,那怕艺术二组编排的话剧不如一组,但也同样立下了一件大功。

杨森听了之后,也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可以一试,不过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话剧的创作还是要尽最大的力量完成,力争成为精品,至少不能比一组差;第二是先不要对外透露,等试验成功之后,来个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