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谒陵:一命换一命(一)

皇上并一众宗亲臣僚在唐高祖献陵邑盘桓近一月。时至十月中旬十五日,以考功为首的年末各项事宜逐渐积压,该到了不得不回朝的时候。

每个人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回朝事宜而显得有条不紊。不过却在此时,自西北边塞传来消息,西突有大规模用兵的异象,主要集中在甘凉地界的原肃州附近。

消息传至长安,又从长安发急件送至献陵陵邑所在的鼎州,最先收到消息的,是中书门下。

柳时睿永远都是那个笑眯眯的乐天派,他看了一眼塘报上写着的“肃州”二字,颇为漫不经心。

“肯定是西突和北燕又起冲突啦。你看看肃州,当年,好像是两年前这个时候吧,两边不是打过一场吗?之后两国签订和平协议,最后便是以肃州为界吧?”

说的就是隆平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西突北燕为争夺河西甘凉之地爆发的战争。当时西突阿史德左贤王与北燕怀远道行军大总管卢英杰碰了个正着,双方从下午杀至傍晚,卢英杰带领的北燕西北防线力竭不支,直到王后,也就是曾经的大唐义宁长公主李若昕率领中央禁军前来援助方才扭转战局。

二十万对七万,以北燕骑兵惨胜,双方签订协议以肃州为界瓜分甘凉告终。

萧靖则显得格外忧心忡忡,“两国刚签订和平协议,不太可能时隔两年又打起来。为稳妥起见,还是先奏报宣王殿下,与他商量一下是否需要朝议此事。”

边防无小事。消息送到李世默案前,他并非处理军事的能手,消息又上呈至陛下。陛下下其议于群臣,原本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的陵邑又骤然紧张。

此次巡陵,三省、六部、九寺、诸监、十二卫不说全员到齐,至少能在鼎州凑齐一个小朝廷。硬生生辟出一个议事的大堂,陛下居首,王室宗亲文武百官分列左右,竟是有了几分宣政殿朔望朝会的意思。

“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打不打咱们都不慌。兵部早日准备军需物资,万一有朝一日用起来,也不至于捉襟见肘。”

兵部尚书徐天楷自从和李世默聊过不少之后,最近的话愈发多了起来,站在朝堂上也愈发神采奕奕。

陛下了然地点点头,突然又看向另一侧。

“凉王呢?”

凉王李若昊是此刻的小朝廷中最懂兵事的人,又曾在凉州躬耕数年。点名问凉王,举朝皆无异议。

“臣弟综合考虑两年前的西突北燕之战,整个战役总的来说非常奇怪。臣弟直言说了,还请陛下恕罪。”

他向着皇兄礼节性拜了拜。

“两年前西突北燕之战,是两国为争夺甘凉遗地必然爆发的一场战争。自十三年前始,甘凉无雄兵镇守庇护,无长官布施王化,双方皆有蚕食的野心,这几年矛盾不小。也就是说,十数年的积怨一朝爆发,绝不是一场遭遇战所能化解的。

“但问题在于,此役虽是北燕胜而西突败,但西突的后备力量远远高于北燕。之后再打起来,北燕绝不是对手。然而,明明未出于下风,西突却甘愿将肃州以东,大半甘凉拱手让给北燕,其间的用心……”

凉王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两年前西突北燕之战他还被关在靖恭坊王府里,这些细节都是从若昭口中得知的。万一陛下与朝臣追问,他不愿把昭妹供出来,自忖说谎的本事只怕在场的一个都瞒不住,只得乖乖闭嘴。

皇上微微扬眸,眯着眼打量凉王李若昊的神情。

“怎么突然不说了?”

“臣弟……”

原本侃侃而谈的凉王突然卡壳,他拭了拭额头的汗,嘴角扯出一个尴尬的笑。

“因为臣弟见识有限,除了会说早做准备,也说不出什么高见了。”

因为不想供出李若昭吧。

都不是傻子,谁心里没杆掂量清楚的秤?

不过……

皇上目色骤然变得幽深。

他那个残了腿的妹妹,竟然不知不觉影响朝政至如此之深的地步,以至于他每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时,都会再次刷新对她的认识。

“父皇!”

李世默见势不对立马插上一句。

“儿臣以为,今日朝会最重要的议题在于商议对策。从近处来说,咱们是否依计划按时回朝。再往远看,无论是否回朝,都需对西北边境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出相应的准备。”

皇上同样幽深的目光看向李世默。

又来一个救场的。

不过,意味深长的眼神只有片刻,皇上换上一个宽和的笑。

“那你有什么想法?”

李世默拱手答:

“儿臣同徐大人、凉王叔想法一致,甘凉就在我大唐西北边境之外,于安全于国威考虑,都不能放任不管,须早做准备。目前儿臣能想到的稳妥之策,是派遣一声望、能力皆能服众的将领前往西北萧关一带,勘察情况,主持大局。”

声望、能力皆能服众的将领?

这不就是凉王么?

数十号臣僚的目光通通投向凉王,陛下的目光也投向凉王。

皇上笑眯眯,“看来世默就是想举荐凉王了。凉王你的想法呢?”

凉王忙躬身行礼,“臣愧受皇兄,宣王及诸位同侪的信任,只要朝廷需要,陛下需要,臣弟万死莫辞。”

“另外,现下最紧急的事便是回朝,儿臣私以为,也需慎重一些。”

李世默继续道:“咱们上百号人,加上仪仗,绵延数里,行军不便,来时一百五十余里便走了整整十二日。十二日之间变数太多,万一陡生异变,首尾难顾。儿臣的想法是,为安定起见,分批回朝。这样一来,时间也短,更能保证父皇的安全。”

皇上微微颔首,确实有道理。

“宣王殿下的想法,微臣也是认同的。只是有一点还需考虑。”

中书令萧靖默不作声听完李世默所有的想法之后开口问道:“凉王现下协理神策军,如果奔赴萧关一线,中央禁军又该如何?”

“如果萧大人不介意,本王确实还有一举荐的人选。”

谁啊?还需特意请萧大人不介意?

狭窄且拥挤的小朝堂低声议论远比高阔的宣政殿嘈杂。

“李君毅将军。”

谁?

这个名字在朝堂上消失太久,以至于突然提及,竟五一个人反应过来那是何人?

随后,似乎是终于有人想起这个名字所指究竟为谁,叽叽喳喳的议论更胜室外深秋的风声。

李君毅啊,曾经的南衙禁军十六卫中金吾卫大将军。隆平元年的十二月,因为中书省失窃案被时任吏部侍郎的萧大人弹劾革职,至今赋闲在家。

难怪还需特地问问萧大人的意思。

李君毅家的苏夫人苏芷荷是宣王殿下生母宁贤妃的亲妹妹,按亲缘关系,李君毅算是宣王殿下的姨父。

难怪宣王殿下要举荐他。

李世默屏气凝神静声听朝中风言风语的议论。

平心而论,现在就举荐统领神策军的人选,过早地介入风险最大的中央禁军,尤其举荐了一个搭得上关系的亲属,在占据绝对优势之前,并不合适。

但李世默现在也没有别的选择。西突用兵在他,估计也在李若昭的意料之外,为了大唐的安危,凉王必须远赴西北。神策军无人统辖,他唯一拿得准的只有李若昭提过一嘴的李君毅。

李世默甚至忍不住眯着眼遥想。

要是薛将军还在,也不至于用人到这般紧缺的地步。

“臣不同意。”

萧靖极其冷漠地打断李世默的思绪。

李世默向着陛下躬身拜下,“只是儿臣的建议罢了,至于最后的决断,还请陛下圣裁。”

萧靖抢在陛下之前,声音愈发冷静,冷静清晰到极其可怕的地步。

“微臣认为不妥。李君毅将军多年不涉兵事……”

话说一半,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人声喧闹,远比适才的议论更为刺耳,隐隐还夹杂着些许熟悉的女声。

一个小内侍气喘吁吁摔进门内。

“启……启禀陛下,宛嫔娘娘突然疯了一般要闯进来,说什么都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