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一章 分封功臣,世袭刺史!

十一年,令与诸功臣世袭刺史。诏曰:

周武定业,胙茅土于子弟;汉高受命,誓带砺于功臣。

(周武王建立周朝,把子弟们封为诸侯;汉高祖登上帝位,给功臣们赏赐爵禄。)

岂止重亲贤之地,崇其典礼,抑亦固磐石之基,寄以藩翰。

(哪里只是为了尊重亲族功臣的地位,提高他们的待遇;也是为了使国家政权固若磐石,把保卫国家的重任委托给他们。)

魏、晋已降,事不师古,建侯之制,有乖名实。非所谓作屏王室,永固无穷者也。

(曹魏、晋朝以后,办事不学古代法则,封赐王侯的制度有名无实,这不是为朝廷建设屏障使之永远牢固的办法。)

隋氏之季,四海沸腾,朕运属殷忧,戡翦多难。上凭明灵之祐,下赖英贤之辅,廓清宇县,嗣膺宝历,岂予一人,独能致此!

(隋朝末年,天下动乱,我命定遭逢深切的忧虑,战胜多次危难,上靠神灵保佑,下靠贤臣辅佐,使得天下太平,登上帝位,这哪是我一个人,能够单独达到这一步啊!)

时迍共资其力,世安专享其利,乃睠于斯,甚所不取。

(时势艰难靠大家出力,天下安定我独享利益,回顾创业的历史,我绝不会采取这种态度。)

但今刺史,即古之诸侯,虽立名不同,监统一也。

(不过如今的刺史,就是古代的诸侯,虽然名称不同,实质是一样的。)

故申命有司,斟酌前代,宣条委共理之寄,象贤存世及之典。

(所以再次命令有关部门,参照前代的做法,宣布条款委托共理国是的责任,父子官爵保存世代相传的制度。)

开府仪同三司、齐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并策名运始,功参缔构,义贯休戚,效彰夷险,嘉庸懿绩,简于朕心,宜委以藩镇,改锡土宇。

长孙无忌可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尚书左仆射、魏国公房宰相可宋州刺史,改封梁国公;故司空、蔡国公杜如晦可赠密州刺史,改封莱国公;

特进、代国公李靖可濮州刺史,改封卫国公;特进、许国公高士廉可申州刺史,改封申国公;兵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可陈州刺史,改封陈国公;

刑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可鄂州刺史,改封江夏郡王;晋州刺史、赵郡王李孝恭可观州刺史,改封河间郡王;

右武候卫大将军、吴国公尉迟恭可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左骁卫大将军、楚国公段志玄可金州刺史,改封褒国公;

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秦琼可徐州刺史,改封胡国公;左威卫(领军)大将军、宿国公程知节可普州刺史,改封卢国公;

太仆卿、任国公刘弘基可朗州刺史,改封夔国公;

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曹国公李绩可蕲州刺史,改封ying国公;相州大都督府长史、鄅国公张亮可澧州刺史,改封郧国公;

羽林卫大将军、冠军郡公程处弼可冠军州刺史。

余官食邑并如故,即令子孙奕叶承袭。

李二陛下这封诏书,写的意思是很明确的:

这天下不是我李世民一个人打下来的,这是大家伙的功劳,而我李世民也不是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皇帝。

周武王和汉高祖都曾经分封过功臣子弟,不仅是为了犒赏功臣给予他们应得的待遇,同时也是为了国家安全着想,让他们帮着守住国家。

你们别说我李世民不仗义,现在我李世民就遵循古制,把长孙无忌、房宰相、杜如晦......你们这群人封为刺史,世袭罔替,今后这块地盘就是你们家的了。

诏书颁布的当日,整个长安城立马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省寺震起,朝堂惊惶!

虽然贞观十年的时候,陛下也下达了一封分封世袭的诏书,可那是针对于亲兄弟和亲儿子的,那可是血浓于水的大唐宗亲!

可现在呢,陛下分封的是朝堂上的文武重臣,是外姓人员呀,和宗亲们能一样嘛!

分封出来的可是一州之地呀,还是世袭罔替,在这一州之内!

说小一点是分封,说大一点,那可就是分割山河,在大国之中,形成无数独立小国呀!

虽然没有名正言顺地独立成国,可世袭罔替却是圣旨所书,就是不独立成国,做个山高皇帝远的土皇帝,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呀!

于是乎,大家伙们都将惊喜的目光投向那诏书上的榜单,看看是哪些幸运儿能成为大唐第一批土皇帝的外姓大佬!

当然了,不仅有惊喜,还有羡慕,还有嫉妒。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李二陛下分封群臣的诏书,也是一块偌大的荣誉榜单。

能上到这块荣誉榜单上去,也突出了对大唐做出的贡献,以及在李二陛下心中的地位不是。

有的人想看看自己能不能上榜,而有的人则寻思着上榜之人到底有没有上榜的资格,凭什么自己不能上榜,而他却上了榜!

啧啧......长孙无忌,陛下的大舅哥,玄武门元勋,秦王府嫡系......

房宰相,玄武门元勋,秦王府嫡系......

杜如晦,玄武门元勋,秦王府嫡系......

有人惊奇的发现,出身玄武门元勋、秦王府嫡系的左威卫大将军宿国公程知节不仅自个上榜了,而且是一门双贵!

他那第三子官拜羽林卫大将军冠军郡公的程处弼,也上榜了,世袭冠军州刺史!

父子具为当今圣上的心腹宠臣,这是何等的荣光,何等的威风!

一时之间,在众人的羡慕嫉妒恨下,程家父子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本次分封之事的热点关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