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秦逵深夜入宫,本欲将这个烫手差事尽快交出去,岂料并未成功见到当今天子,反倒是被告知龙体有恙。

这简单的四个字,却是令他心中暗自敲起了鼓。

当今天子正值春秋鼎盛,正是励精图治的大好时机,为何会突然在这节骨眼上龙体欠安?

还是说……被太子殿下给气的?

这件案子,背后牵扯太深,即便秦逵身为刑部尚书,未曾得到当今天子的旨意,他也不敢继续追查下去,只能忧心忡忡地回到府中,静观事态发展。

秦逵不知道的是,天子朱标的确龙体欠安,但此刻却在御书房中,看着眼前人儿沉默不语。

一个,是当今天子朱标,自改元建文后大力弘扬文教。

一个,当当朝太子朱雄英,自先帝去世后出镇燕京,抗击外敌。

父子二人原本感情笃深,但不知为何,随着朱雄英的年龄成长,二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到了现在,竟是有些相对无言。

朱标看着眼前这个四年没有入京一趟的儿子,回想起往昔的一幕幕场景,忍不住长叹了一声,率先出言道:“英儿,你有快四年没回京了吧?”

“嗯,北疆事物繁杂,外夷流寇时不时南下劫掠,儿臣脱不开身!”

朱雄英闻言心中一动,面无表情地回答道,似乎没有半点父子谈心的意思。

“呵,四年不入京,一入京便送给朕这样一份‘大礼’,朱雄英,你眼中还有朕这个天子吗?”

朱标见其毫无半点亲近之意,顿时怒火中烧,懒得与他继续虚与委蛇,索性直击主题,问明真相。

做了四年的大明天子,朱标在那方朝堂之上看到了太多的蝇营狗苟,故而得知太子回京后,他便清楚这一系列大案的背后黑手,便是自己的这个好儿子!

但是他想不明白,曾经那个为了大明做出无数惊人贡献的爱子,为何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他制造出这一系列大案,挑起南北士子之争,引爆文臣武官矛盾,致使大明朝堂动荡,政权不稳,究竟是为了什么?

呵,难道,当真是为了朕屁股底下这张龙椅吗?

“这份大礼,不是儿臣所赠,而是势必发生!”

“韩克忠三人的确入我太子宫求学,三人的答卷想必父皇也已经看过,其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父皇应该心中清楚。”

“若是韩克忠三人未曾入太子宫求学,那此次会试的结果,将会是南方士子霸榜,无一北方士子上榜,这样恶劣的结果,引起的争议与怒火只会更大!”

这并非是朱某人信口雌黄,而是正史上的的确确发生过的事情。

科举制度乃是寒门子弟唯一出人头地,改变人生的方式,但大明立国之初南北文教推行的差异,加之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南,导致科举大考几乎被南方士子所垄断霸榜。

一次两次,或许北方士子还无所谓,但三次四次乃至十次百次,北方士子会怎么看待这所谓公平公正的科举大考?

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陈䢿为第一,取录举子五十一名,尽皆均是南方士子,北方人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

然而仅仅六天过后,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跑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而在帝都街头上,更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上访告状,声势浩大到了极点!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为此太祖爷下诏成立了一个十二人的调查小组,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结果却是以考生水平判断,所录取五十一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

而后这件小事逐渐演变成了一场震惊天下的血腥大案,太祖爷一手炮制出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举冤案。

对此朱雄英其实也能够理解,不论是对太祖爷朱元璋来说,还是对南方人来说,平衡南北方关系,实现南北权力对等,都是保持国家统一,维系社会安定的重中之重。

坐上了那个位置,便要承担起应有的骂名!

但显然如今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便宜老爹朱标,是决计不会对士子痛下狠手的。

天子朱标似乎预料到了那般后果,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他却还是十分愤怒,忍不住恶狠狠地怒吼道:“你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隐患,为何不在会试之前将其指出来?非要通过你自以为是的手段来解决吗?”

“不是儿臣不愿,而是儿臣不能,父皇与方孝孺、齐泰等儒学君子自改元建文后大力推行各种文教政策,为了达到所谓的‘庆历之治’,若是儿臣上奏谏言,只怕反倒是会落得个‘捕风捉影’、‘信口开河’的名声。”

顿了顿,朱雄英嘴角泛起戏谑笑容,无视朱标充满怒火的眼神,淡淡开口道:“天下贤才何其多也,那衮衮诸公哪个不是父皇一手提拔的贤才干吏,以他们的眼光岂会看不出这个隐患?父皇曾多次下诏求直言,广开言路却无人敢谏,父皇心中难道不明白吗?”

朱标:“!!!”

衮衮诸公,看不明白吗?

广开言路,却无人敢谏!

这两句话如同利剑一般,狠狠刺进了朱标的内心深处,令他莫名地生出了恐慌之感。

“父皇心中已有答案了吧?那些个贤才干吏,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们不会说,也不愿说,因为他们都是南人!”

“方孝孺是南人,齐泰是南人,秦逵是南人,茹瑺、任亨泰、郁新、翟善、刘三吾等人都是南人,父皇这四年忙于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盛世,却是有些忽略了平衡之道,这些贤才干吏或许本无私心,但他们毕竟是士大夫,背后站着一个士绅阶层,若是没有必要,为何要将手中的利益与权力分割出去?他们是贤才干吏不假,但他们又不是什么在世圣人!”

“父皇想要将大明打造成庆历盛世,但是父皇不要忘了,北宋仁宗的庆历盛世,是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呵,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在宋儒文人的观念里,皇帝只是国家的象征、道德的楷模、礼仪的代表、上苍的代言,并不需要执行具体的政务。

反观士大夫也不是君主统治天下的工具,而是与皇帝一样同为治理天下的主体,通过经筵、公议、国是等诸多手段,形成了一套权力中枢的运行制度,对皇权产生了极高的约束力。

这些宋儒文人,就连未有功名在身的穷酸书生,高兴了可以吟诗作赋,粉饰太平,不高兴了可以针砭时弊,讽议朝政,地位被拔高到了离谱的地步!

但是,大明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堪称以武立国,你朱标想让那些骄兵悍将、武夫丘八去给文人士大夫当狗,你问过他们手中的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