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宋文官们的特权

第四十一章 大宋文官们的特权

这二十天的时间,金军损失了足足三万多人,其中女真人七千多人,其余都是奴仆军。

而守城的宋军也损失了近万人。

再加上前期的损失,自赵谌控军主政以来,金军已经损失了足足七万多人,其中女真人和汉军各占近半,女真人损失这么多,当然是因为被骗进城烧死和伏击战损的那两万精骑。

而宋军十一万人马也损失了近三万人,只剩下八万左右。

“殿下,这些天军饷已经长了五倍,再加上每天的对英勇将士的赏赐和抚恤金,之前抄家得来的金银已经快要用光了。”

此时城头上将士们在抓紧时间用饭休息,赵谌同样在张红玉和郑立果的陪同下用饭,不过是皇后派人从宫中送来的。

经过赵谌的调教和坚持,如今张红玉已经很自然的跟赵谌一起用饭。但今天不等他将饭吃完,一脸疲惫的白长苏便跑来打搅。

“国库里面难道也用完了?”赵谌眉头紧蹙了起来,虽然如今有了伤兵医院维持士气军心,但是已经提起来的军饷和赏银绝不能再降下去,否则必会影响士气。

白长苏苦笑道:“殿下,国库里面的钱财之前被陛下拉了大半出城送给了金狗,这一年各地税收也没有收上来,如今也已经告罄。”

赵谌没有吭声,而是眸中闪过一抹决断,然后便加快吃饭速度,一口气将碗里面的饭吃完,用郑立果递过来的布巾擦过嘴,又喝了一口茶,这才看向一脸忧愁的白长苏。

“白大人,你现在派人将城中所有拥有爵位的勋贵和有品级的官员,都给本宫请到皇城前面。就说本宫想和他们谈一谈。”赵谌将赏赐和军饷提高到这般程度,组建伤兵医院、给护士和大夫发的俸禄也不少,是真正的高薪。早就料到金银钱财迟早不够用,但他从来不愁城中会没有金银钱财。

因为,在原本历史上,金军攻破汴京城后,可是足足从这座城中搜刮出近千万两白银,数十万两黄金,其他珍宝更是不知多少。

这里毕竟是眼下整个地球上最大的、最繁华、人口最多、最富有的一座都城。

………

………

傍晚。

皇城前广场,足足聚拢了五千多人。

皇城的城头之上,赵谌看着如此多的贵族和官员,也是小小的吓了一跳,他虽然知道京城这种地方勋贵和有品级的官员肯定很多,但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

因为天色渐暗,皇城的城墙上有不少士兵举着火把用来照明,而在广场正中间,赵谌还特意让人燃起了一堆火,用来照明的同时,还可以取暖。

一众贵族和官员本来有不少人有些忐忑,但见太子殿下如此贴心,还给他们点火取暖,心中担心便放下大半。

“臣等拜见殿下。”待得所有人都到齐之后,所有官员和贵族在白长苏的带领下,一齐向太子殿下行礼。

因为金兵随时都可能攻城,张叔夜等一众武将自然是要在城头上。

所以此地几乎全部是文官和勋贵。

跟那些没地位的武官武将不同,按照宋朝惯例,勋贵和文官面对天子都可不行跪拜之礼,如今面对太子,他们也只是行拱手行礼。

“平身吧!”赵谌的声音在夜空之下,传出很远,貌似也很温和。

“谢殿下。”众勋贵和文官们看着少年太子很和气,最后一点担心也放了下来,直起腰来。

待众人身体都站直了,赵谌向后挥手道:“抬上来吧!”

郑立果手中捧着玉玺走有最前,几名太监捧着龙袍和各种属于帝王的配饰紧跟其后。

在灯火的照耀之下,五千多勋贵和文官们将郑立果等太监手中的龙袍和玉玺等物看得非常清楚,不由面面相觑。

“太子想要现在登基为帝?”

这是不少勋贵和文官心中生出的想法。

虽说太子本就是储君,且如今掌控大军和朝廷,但金兵毕竟还在外面围着城且攻打不断。

而城内还有太上皇宋徽帝,当今皇帝陛下虽然在金人手中,可能活得跟狗一样,但毕竟还活着。

再说,就算登基为帝,也没必要搞得这么匆忙吧!大晚上的整这么一出。

更何况宋人最重礼仪,登基为帝这程序繁复无比,没有几个月时间的准备都难以顺利进行。

而即使要简化仪式的程序,太子也不可能就稀里糊涂的就登基吧!

有一些与白长苏关系好的大勋贵和高品文官看向白长苏,后者也微微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情况。

然而,太子此时却伸手指着郑立果等太监手中的龙袍和玉玺,一脸发自内心的嫌弃和随意,大声道:“龙袍你们谁想穿,玉玺你们谁想要,本宫现在就可以给你们?”

全场顿时一片死寂。

参知政事、兼开封府尹白长苏如今算是百官之首,连忙带头躬身道:“臣等不敢,臣等万死。”

其他勋贵和官员一个激灵,连忙紧跟着躬身,齐声道:“臣等不敢,臣等万死。”

虽然到现在都不知道太子到底整的哪一出,但眼下这种情况,赶紧先认罪,再摆出绝不想染指皇位的态度,肯定是没错的。

然而,即使是这样,这些勋贵和文官依然没有行跪拜之礼。

即使赵谌之前杀了一个宰相,如今还关着四个宰相,杀了五十多名将官,这些天带领大军死死守住了汴京城,前后杀了七万多敌军,在城中大军和百姓心中的威望已经远远超过之前的宋钦宗和宋徽宗。

但赵谌发现眼前这些文官和勋贵们虽然表面上对他看似恭敬,但实际上根本不害怕他。

甚至因为他年龄小,心中未尝没有可笑的轻视。

这都是自太宗皇帝开始,历任皇帝给这些文官勋贵们惯出来的。

北宋立国之初,便讲究所谓‘刑不上大夫’和‘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治国治政原则,这里所说的大夫最开始其实就是进士,后面又延伸至所有文官。

所以,只要是有功名在身的文官各类特权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