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42.油墩子
随着朱熹妹的身体一天天好转,之前被搁置的摆地摊计划又被大家重新提起。
这次还是宁洪福主动提的,老伴儿住院,让他意识到自家的这点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以后几个孩子大了,开销也会越来越大。而且他们老两口年纪也上去了,万一有个小病大灾的那这一家人可怎么好。
现在趁着手脚还能动,他得多攒点儿钱,以后老了也不会拖累孩子们。
“国家也支持老百姓做买卖,不像以前。”
“可不是,现在的条件比起前几年可是要好太多了。”
老太太听着儿子儿媳你一句我一句的,也动了心。
“明天我带着秋儿和你们一起去。”
“娘,你身子才好,还是不要去了,一来一回又累着可怎么好。”张何萍劝着。
“我就去一回,看看啥情况也好放心啊。”老太太很坚持。
宁洪福凑过来,“还是让你娘去吧,她这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趁着天还行,就让她去瞧瞧,省的她日后唠叨个没完。”
“要不回头咱一起去,也好搭把手。那推车大,就让娘坐在后头也不会累着。”
“行,就按诚子说的。”
吃了午饭,大家就开始收拾东西,一一码放在推车上。
宁秋像个小监工,四处巡查有没有遗漏的,结果还真让她发现一处疏漏。
“大伯娘,油墩子很烫的。”
张何萍一时没反应过来,“是啊,放在油里炸怎么会不烫。”
“不拿东西垫着,拿不住啊。”
“对啊!我把这茬给忘了!”
一旁宁洪福也听到了,“屋里还有一摞旧报纸,我看那卖油饼油条的就是用的那个。”
“唉,我这就去拿。”
宁秋屁颠屁颠的跟过去,“大伯娘,把纸裁小了,一会儿用起来方便。”
张何萍摸了摸她的脑袋,“咱秋真聪明,大伯娘这就去裁。”
全都收拾妥当已经快下午三点了,中小学四点就放学。一家人推着车快步出了门。
朱熹妹抱着秋坐在推车上,由儿子宁诚一路推着,宁洪福和张何萍手上各拿着轻巧的东西跟在后头。
见宁家一家子推着板车出门,就有好奇的问。
“宁二叔,您这家子是要去哪儿啊?”
“去县城接孙子。”宁洪福好脾气的回道。
“咋还推着车啊?哎?这车上还放着炉和锅,这是要干啥?”
宁洪福知道村里人爱打听,遮遮掩掩的反而让他们更来劲,索性大大方方的说了。而且这事儿也瞒不住,早晚大伙儿都会知道。
“家里做了点吃食,想去县城看看能不能卖。”
有人来了兴趣,追后头接着问。“哟,啥吃食啊?”
“也没啥,就裹了面粉放油里炸。”
“这不就是油饼吗,县里好些人在卖呢,您这能卖的出去吗?”
“这不是去试试吗。”
宁洪福一贯好脾气,朱熹妹可不惯着他们。
“咋啦!要不要手把手教了你,好让你也去县里卖钱?!”
“婶子你说的这是啥话,我就好奇打听打听,还不行啊?”
“老爷们今儿穿啥色的裤衩你是不是都想知道!?整天瞎打听个啥!?”
“宁二婶我就问两句,您气性咋这么大呢?”
老太太脖子一扬,“怎么,难道还是我说错了!?”
男人没话了,停了脚步回头往村里走,论嘴皮子下山村里就没几个是宁二婶的对手。
“奶,你真厉害。”
朱熹妹得意的笑,“不是奶厉害,是奶占理。咱做人做事得占理,这才有底气,也不怕人嚼舌根。”
“嗯,秋儿记住了。”
走了快半个小时,一家人来到小学门口,就这会儿功夫学校门口已经摆满了小摊。
宁秋左右看看指着街口的一处,“爷,奶,我们就摆那里吧?”
“街口好,孩子们出来都往街口走。”
宁诚把车推过去,立刻支起了摊子。
“大伯娘,先做几个吧,一会儿人多了来不及。”
“唉,好。”
油墩子在秦省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大多数人都没见过,这会儿就有几个等着孩子的家长凑过来瞧。
“哟,这是啥呀,没见过呢?”
边上宁诚笑着介绍,“这是南方的吃食,叫油墩子。”
张何萍麻利的将几个放了馅儿浇上白面糊的磨具放进油锅里,小火慢炸,油墩子一个个脱离磨具,漂浮在热油上。待表皮金黄取出,放在锅边的架子上沥油。
“大伯母,先做一个给我吃吧。”
“好!小心烫啊。”
小心接过油墩子,就往推车手把上一座。捧着香喷喷的油墩子,一口口的咬着。
宁秋本就长得白嫩可爱,稍加了点演技,把个油墩子吃出了山珍海味的气势,看的周围接孩子的家长忍不住吞口水。
有人终于忍不住了,上前问价。“你这怎么卖啊?”
见有人想买,宁家人都挺兴奋的。“一毛一个。”
那人掂量着价钱,那糖饼都得一毛一个,这个还放馅儿,好像一毛也算不贵。
“给我来一个尝尝。”
“好嘞!”
宁诚在一旁笑眯眯的接过一毛踹兜里,张何萍手脚麻利的将之前炸好的又放进油锅里再炸一遍,这才夹出沥油后递了过去。
“大姐,小心烫啊。”
虽然只是白萝卜馅儿,但在馅料的调味上宁秋可是下了功夫的,味道当然不会差。
就女人嘴动得飞快,边上人看的眼馋,在加上那股香味,很快又有人掏钱了。
“也给我来个。”
孩子们还没放学,小吃摊就已经开张了,宁家的几人当然高兴。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真正的**还在后头。
学校一放学,孩子们一拨拨的往外涌,小吃摊前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那场面让周围同是摆摊的羡慕嫉妒恨。
张何萍和朱熹妹同上阵都还来不及,连宁洪福都在一旁帮忙。直到萝卜丝用完了,还有好些人没吃到。
虽然只在学校门口摆了两个多小时,但宁家几人都觉得比在地里干一天的活儿都累。
虽然累,但心情都很不错,能挣到钱,累点儿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