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花陛下的钱
韩擒虎去了书房,将潘彩莲寄来的书信都拿了过来,不到十封信,基本上一个月一封。
“郭姑娘,自从你住进王府,便断了和魏都的所有消息,这么长时间不接触,应该十分好奇魏国发生的事情吧!”杨霜将书信按照日期排列,然后笑着问道。
郭胭脂随意道:“我来到大隋这么久,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魏都的一切对我而言并不重要。知道也行,不知道也罢,并不好奇。相反,殿下高瞻远瞩,有大志向,想来对魏都的情况更加好奇才对。”
“郭姑娘不思念父母和哥哥吗?”杨霜已经打开了第一封信。
郭胭脂平静道:“习惯了!”
杨霜没有再问,而是抽出信来,浏览上面的内容。
这是潘彩莲到达魏都后安定下来的第一封信,她熟悉了魏都的情况后,然后用杨霜给她送去的银子,买下了一个生意凄惨的勾栏,然后重新改造,仿造大隋京都天上间的风格和服务,开设了一所全新勾栏,名为“铜雀台”。
铜雀台之名是杨霜告诉她的,至于为什么要叫这么名字,杨霜没有明说,不过当杨霜谈及铜雀台时,脸上露出缅怀的表情,让潘彩莲猜测此名的不寻常。
第二封信中,则描述铜雀台开张后,生意逐渐有起色。其他的就是一些情报了,介绍了魏都主要权贵的情况,比如荀彧、郭嘉、贾诩和五子良将。
当然了,着重介绍了于禁。
于禁回到魏都后,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毕竟于禁被杨霜所擒的消息已经传回魏都,谁都知道于禁恐难脱身,性命难保,但是现在却平安的回来。
魏皇曹操亲自接见了于禁,至于两人聊得什么,潘彩莲自然打听不到,不过曹操重赏了于禁,赏赐了大府宅和金银,并且给他升了官职,但却没有安排职务。
第三封信,介绍了潘彩莲为了更好的刺探情况,开始收卖一些官员,当然了,现阶段她接触的官员都是普通官员,没啥作用。
第四封信中,潘彩莲着重描写了魏都的局势。太子曹昂,文王曹丕,是曹操一众皇子中最出色的两人。因为皇位,曹昂和曹丕的关系很紧张,不过都是暗斗,因为两人都惧怕魏皇曹操。
曹操这一点就比李渊厉害,李渊要扶持李世民打压太子,又怕李世民势大尾大难掉,前瞻后顾,缺少应有的手腕。反观曹操,一瞪眼,两个儿子就乖乖的,绝对不敢顶撞。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杨霜看得很仔细,虽然信上的内容都是过时的消息,并不影响杨霜从信中汲取有用的消息。
第七封信中,潘彩莲已经在魏都站稳了脚跟,并且将铜雀台经营的颇有名声,吸引了很多官员来此。而潘彩莲趁机投靠了一名郡王,名叫曹雄。此人是文王曹丕的堂弟,支持曹丕,在曹丕阵营中算是第一阶梯。而此人风流,最喜欢烟花之地,铜雀台的风格对他口味,潘彩莲趁机效忠,正合他心意,也被曹雄当做一个查探情报的据点。
信的末尾,再次提到了于禁。
自从于禁回到魏都大半年,处境非常尴尬,曹操虽然升了他的官,但却是明升暗降,根本没有给他安排官职,他只能整天待在家中,根本见不到魏皇。
以前的他可是摸金尉的统领,可以护卫曹操左右,但是现在连面圣的机会都没有。虽然来之前,杨霜就和于禁聊过,言明他回到魏都恐怕不受待见,但是于禁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忠于陛下,天地可鉴,陛下是知道的,绝对不会像杨霜想象的那样。
但实际情况,和杨霜预料的一模一样,甚是犹有过之。
曹操善于猜忌,听说于禁平安回国,就心中不安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于禁真的被策反,到时候接见他时直接刺杀,那岂不是危险了?
所以于禁不知道的是,当他回国进宫面圣时,宫殿外面候着刀斧手,只要于禁有异动,直接围杀。
尽管有很多文臣武将替于禁担保,但是曹操的性格在那里摆着,又怎么敢让一个有问题的人靠近自己。所以就一直晾着于禁。
但曹操也明白,一直晾着于禁也不行,会寒了其他武将的心,所以最后安排于禁担任虎威将军,派去皇陵戍守。担任这个差事的官员,基本都是仕途无望,被打发的弃子。
第八封信,也就是最后一封信,信中写到魏皇曹操的脑疾逐渐加重,已经下旨招揽神医医治,并且魏都的局势更加暗流汹涌。万一魏皇的脑疾无药可治,一命呜呼了呢?
而脑疾加重的曹操的性格也变得暴戾,杀了不少人,并且下旨扩充水军。
如今魏都长江南岸共有四个水军营,合计十六万水军,大型战船三四百艘,中小型战船不计其数。这个兵力看似不少了,但对于连绵的长江而言,并不算多么庞大。一旦两国真正交锋,魏国需要渡江杀入大隋,并且占领稳定的据点,从而让魏都的兵马可以源源不断的渡江。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
因为大隋拼死也不会让魏国稳住脚步。
看来曹操在脑疾的折磨下,更想开疆拓土了。
看完所有的信,杨霜便把看到的情况告诉给了郭胭脂。
郭胭脂虽说不关心魏都的局势,但杨霜说时,她听的还很认真。
“你觉得魏国的皇位最后会落在谁的手里?”杨霜说完局势,便问道:“寻常讨论,郭姑娘若是不想聊这个话题,那我就不打扰了。”
郭胭脂没有拒绝,说道:“我来大隋多年,对太子和文王并不了解,所以皇位花落谁家,很难判断。不过在我看来,皇位之选还是看魏皇,看他想让谁继承大统,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就像现在的大隋,太子之位取决于隋皇陛下的决断。除非圣上昏庸,才靠争夺取胜。”
“那你觉得魏皇看好谁?”杨霜问道。
郭胭脂沉默了,片刻后,郭胭脂说道:“应该是太子!”
“曹昂?”杨霜点了点头,并没有追问,而是其身告辞。
郭胭脂看着离去的杨霜,轻叹一声,平静了几个月的内心再次泛起波澜。
......
接下来几天,杨霜去造纸工坊、报社、白酒工坊逛了逛,看到生产的井然有序,便放下心来。
上次离京前,杨霜把这些产业献给隋皇,并建议把这些产业收归皇家所有,收入直接进入内帑,隋皇认同杨霜的建议,此事便让杨霜来操办。
所以这些产业背后是陛下在撑腰,谁敢下绊子?
而杨霜也看到了这些产业带来的丰厚利润,怪不得隋皇谈到内帑,会笑得这么开心。金额涨幅显著,而且还陆续往上递增,每天醒来,都有银子进账,是谁都会满脸笑容。
但是杨霜觉得不能让陛下太开心,有钱的皇帝就喜欢作,在这里搞个酒池肉林,在那里搞个瑶池仙境,不仅浪费银子,而且还会腐蚀他的心灵。
所以杨霜决定搞点事情,替陛下花钱。
接下来几天,杨霜开始闭关。
三天后,一个晴朗的天气,杨霜入宫。
隋皇看着意气风发的杨霜,好奇问道:“何事这么高兴?”
杨霜将整理的设计图纸献上,并道:“请父皇过目!”
隋皇不解杨霜的用意,便让杜安康将图纸拿过来。谁知这一看,就移不开目光了,而后震惊道:“这是你设计的?”
杨霜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的造船业已经很发达了,最大的船长达二十丈,可载数百人。比如魏国的飞云楼船,船体分三到五层,船上建楼,称为楼船,最多时可承载一两千人。
所以造大船并不算多难,隋朝也能造出来。
但是并不代表船越大,威力越猛。船造大了开不动,造小了不经刮,开慢了耽误事,开快了容易翻。
很多战船碰撞时,都会出现翻船的现象,所以必须提高船的稳定性,让船行得稳。
而解决这个问题对杨霜而言并不难,就如同人靠脊椎骨支撑腰背,船也需要。杨霜设计的船只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加了骨架,也就是定龙骨。以贯通首尾的龙骨支撑船体,就像人有了骨头能站得牢,船有了骨头,自然行得稳。
再加上其他的改良,比如采用四桅帆,可以让战船行驶的更快,甚至是增加装甲,设计成铁甲船等等。
只见按照杨霜的思路来做,大隋的战船绝对能优于魏国。
隋皇拿着图纸,视若珍宝,越看越激动,连忙问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这船造出来,真有你写的这么强悍?”
杨霜坚定道:“父皇,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图纸上的战船好不好,只有造出来才知道。”
“是啊,只有造出来,才能知道效果。”隋皇赞同道。
杨霜当即拱手恳请:“请父皇恩准,让儿臣负责此事。图纸是儿臣发明的,儿臣自责资格参与这件事。而且这样的战船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万不可让魏国探子发现,所以交给其他人,父皇会放心吗?”
“你小子,又想跑出去啊?”隋皇打趣道。
杨霜义正言辞说道:“非也,儿臣是为了大隋未来。在说了,这次并非出国,而是去南方造船工坊,没有危险。请父皇明鉴!”
隋皇看着设计图,并没有回答杨霜的恳请,而是好奇问道:“皇儿,你是怎么了?造纸术、印刷术、白酒、香皂、报纸,再加上现在的战船,你的变化太大,以至于朕都在怀疑,你还是朕的皇儿吗?”
哎呦,你好强的第六感,这都被你察觉了。
不过杨霜可不敢说实话,而是反问道:“父皇,儿臣若不是父皇的儿子,又是谁啊!儿臣以前愚昧,自从经历变故开了窍,自然就能发明这些东西了。也许这是老天借儿臣的手,将这些宝贝交给大隋。这说明大隋是天命所归,父皇是天命所归!”
事实证明,拍马屁的从来不过时。
隋皇听完杨霜的话,赞同的点了点头,是啊,这不是自己的儿子,难道是其他人的?至于那些发明,的确是天命所归,老天都让大隋崛起,势不可挡啊。
隋皇做皇帝这么久,明白犹豫才是大忌讳,他立即下定了决心,说道:“你还年轻,而且还是皇子,给你安排重任锻炼也是应该的,既然你有信心,那朕自然支持你。朕答应你,由你负责战船的督造,所用钱财从内帑支取。”
“儿臣领旨,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造出强大的战船,完成父皇交代的任务!”杨霜连忙领旨。
隋皇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除了战船,还有没有其他好发明?”
还真是惯着了,拿出这么多发明还不满意?要什么自行车!
杨霜在心中鄙视了陛下,脸上平静回道:“没了,能想到的都在这里了。日后如果有想法,儿臣第一时间献给父皇。”
隋皇也知道自己过分了,便道:“好!那朕等着以后的惊喜。”
说完,隋皇从腰间取出一块金牌,扔给了杨霜,并道:“这块令牌你拿着,便于督造战船!”
杨霜接过令牌,发现其中一面雕刻着四个字:“如朕亲临!”
这让杨霜心中一惊,竟然还真有这样的令牌了,有了这块令牌,岂不是可以为所欲为?
“儿臣叩谢父皇!”杨霜连忙谢恩。
隋皇点了点头,问道:“你准备何时出发?选择哪里造船?”
“十天后吧,儿臣想尽快造出第一艘改良的战船!至于选择哪里造船,儿臣还没有想好!”杨霜回道。
隋皇便道:“行,想好了再来告诉朕。”
说完这番话,隋皇颇有感叹。
自家儿子真是长大了,之前的他一副倔脾气,只会惹自己生气,现在已经为了大隋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进步变化可谓是天壤之别。
相比较他的进步,其他几个儿子就没有明显的进步。
他作为大隋的皇帝,把这些都看在眼中,而这些努力都是选立太子的重要标准!